2004年2月2日,站在營銷表彰晚會的舞臺上,三一重工服務工程師張金亮擁抱著自己的母親,眼眶有些濕潤。
由于出色的工作,張金亮被評為當年的優秀服務工程師。更讓他驚喜的是,董事長梁穩根當場宣布,鑒于其在服務一線做出的成績,公司決定讓他帶薪到高校深造。
大專畢業后,張金亮就參加了工作,但他一直希望有機會完成本科學業,沒想到竟做夢般踏入了復旦大學的校門。深知重返校園的機會來之不易,他倍加珍惜。兩年后,張金亮順利畢業,并獲得了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證書及法學學士學位證書。
如今,張金亮成了泵送服務公司調度中心的調度長。時隔5年,他仍記得臨行前,董事長的親切叮囑,要他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好好學習。
■打通送讀通道
送讀是對個人能力的肯定同時也意味著一個新的提升。據統計,短短幾年內,三一共選派了500余人前往大學深造,其中既有各級管理人員,又有生產一線的工人。
早在2003年,三一開啟送讀通道。隨后,大批管理人員被送到各大名校深造。僅在2009年,三一共有49名公司高管及關鍵崗位管理人員就讀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攻讀EMBA、MBA。
一線優秀技工和班組長的送讀活動啟動于2005年。當年,劉砥根、彭淑林、孫要榮、符小艷等十余名優秀員工由公司委派,赴湖南師范大學、中南大學等高等院校,進修管理方向的大專及本科文憑。隨著企業的發展,分散送讀已不能滿足需求,2009年,公司將30名班組長“打包”到中南大學,實行定點培養。
■培養自家經理人
對外,開辟特色送讀通道;對內,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里應外合,為三一員工搭建了一個全方位的學習平臺。
三一的費用預算中,研發與培訓兩項費用是不封頂的。企業的快速發展,對各類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除入司培訓、崗前培訓等常規性培訓外,三一將管理人員的培養放在了關鍵位置,“培養自家經理人”成了大家的共識。
2010年,三一啟動S1000工程,即千人后備干部培訓班。這1000人涉及研發、營銷服務、制造質量等十大體系。其中研發體系計劃培養一百名優秀的技術型研發管理人員,培養對象全部是從集團各研究院有管理潛質的研發精英中選拔。他們除了精修專業外,更要兼修管理課程。
“一個好的領導要學會激發下屬的潛能,達成組織目標。”通過培訓,研發工程師王海兵對以往不諳熟的管理清晰了很多。
與只重視個人學習和個人智力的開發不同,三一更強調組織成員的合作學習和群體智力的開發。研發項目團隊、車間里的QC小組、6S改善小組等是公司里常見的學習單位。大家以開放的心態互相切磋,并最終達成項目目標。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