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改制之“重”
其實,徐工集團管理層對公司重組的決絕態度,有其沉重的歷史因素和多方面的壓力,諸如國資100%持股、管理層激勵難以到位等現實問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其快速發展的步伐,越來越成為這個重工企業的難以承受之“重”。
王民亦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過:“徐工集團為改制探索了十余年,還不曾走出新的路子。”
國泰君安工業與資本貨物行業研究員呂娟指出,自2002年以來,徐工集團就不斷在探索改制之路,MBO、與德隆合作、與凱雷合作等都是其前后曾經歷過的方案,雖然最終均未成功,但 “徐工集團仍由徐州市國資委100%控股的這一單一股權結構,使得管理層激勵機制一直不到位,目前管理層對徐工機械0.008%的持股比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發展速度”。
“從提高競爭力的角度,徐工也必須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改制。”呂娟強調。據公開資料,與徐工集團同屬專用設備制造行業的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000157.SZ)股權結構,均能夠充分調動管理層積極性(三一重工的管理層和相關自然人持股比例為63.638%;中聯重科相關管理層曲線MBO,合計持股比例為10.704%).
關于此次兵工集團入主的重組,業內人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一位長期研究徐工集團的注冊分析師告訴記者:“徐工集團領跑中國機械行業20多年,發展勢頭迅猛,像這樣重要的企業,由中央級企業參與戰略重組并不意外。而且中國兵工集團實力雄厚又有軍工技術做支撐,無疑是徐工集團成為‘世界的徐工’的首選之一?!?/P>
不過,雖然“探索了十余年”,相關各方在重組一事上,依然努力顯得較為“優游”。徐州市國資委產權管理處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徐工集團仍由徐州市國資委100%控股,暫時沒有用股權激勵管理層”,并稱徐州市國資委并不擔心單一的股權結構會消減徐工集團管理層工作的積極性,對董事長王民也很放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