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8年底我國的公路已達到373萬公里,其中70%以上位于冰雪覆蓋區。暴雪襲來時當務之急是迅速除雪。目前,國內普遍采取的除雪方法是融雪法和機械法。融雪法主要依靠播撒融雪劑,融雪劑主要成分為化學藥劑,對環境污染較大。與融雪劑相比機械除雪法更為節能環保,成為國內外除雪的主要發展方向。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除雪機械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不錯,商機無限。
保護環境慎用融雪劑
盛夏的8月,罕見的高溫籠罩著全國,在如此炎熱的天氣里孫金寶卻為除雪機四處奔走。孫金寶是吉林星泰集團的董事長,該集團旗下的白山市星泰礦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了一種多功能破冰除雪設備。
“我希望今年冬天白山市別再用融雪劑,那東西對環境污染太嚴重了。用除雪機一樣能收到良好的除雪效果。”孫金寶說。“除雪機的技術已經成熟了,現在缺的就是資金和政策扶持,我們已經向發改委申報了項目,希望得到資金支持。”孫金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事實上,孫金寶的話并非危言聳聽,融雪劑的危害已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 今年上半年 , 在青島舉行的“2010年第八屆城市道路、機場鏟冰應急管理辦法研討會上”,業內專家指出,融雪劑嚴重污染環境,需要慎重使用。
據遼寧省科學院統計,2002年北京市首次使用融雪劑,即造成4000多棵大樹、40000多株灌木死亡,草地受害面積30000多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1500萬元以上。不僅如此,含融雪劑的雪水滲透土地可直接污染水源,高鹽度的水不僅給植被以毀滅性打擊,還會直接威脅到人體健康,會誘發高血壓等多種疾病。
早在2007年1月北京兩會期間,以聶大華為首的幾位人大代表建議,應禁止在滲水、透水人行道使用融雪劑。
代表們認為,北京的人行步道大量采用了滲水或透水結構,使雨、雪水下滲,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透氣性,有利于周圍植物生長,改善周圍環境。但是環保型融雪劑主要成分以氯化鈣、氯化鎂為主,融雪劑下滲后對土壤、地下水都有嚴重污染,會造成步道上的行道樹和綠籬枯死,影響“綠色奧運”。
今年年初,長春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人大代表陳忠仁提交了《規范融雪劑的使用范圍,研發環保融雪處理系統》的建議。面對越來越高的環保呼聲,我國城市道路的融雪法面臨變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