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一個是轉變發展方式的當務之急——控制通脹預期和資源價格改革,在中國經濟的棋局中一碰頭,就帶給今年的宏觀調控又一個“兩難”選擇。
解決資源型產品價格偏低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節能減排的動力問題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將節能減排形勢與“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單位GDP能耗下降20%目標兩相對照,似乎讓人無法樂觀。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我國出臺的一攬子刺激經濟政策中,4萬億投資計劃是主要內容。這些政策在實現保增長目標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不可否認,由于短期刺激政策更多地依靠投資來拉動經濟,給節能減排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拉動了對鋼鐵水泥等重化工業產品的需求,也帶動了高耗能產業的增長和擴張。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業同比增長17.2%,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部分高耗能產品,如乙烯等產品產量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還有所加快。
雖然從二季度起,國家推出了節能減排的調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能源供應、消費和高耗能行業、產品增速仍偏快,節能減排仍面臨著較大壓力。據國家統計局等單位發布的信息,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上升0.09%。雖然2009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計下降了15.61%,但今年只剩下4個月時間,全國要完成“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任務難度較大。
“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目標是硬約束,政府的決心不可謂不大,但這項工作為何依然如此艱難?一個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國節能減排仍以行政手段為主,用節能減排指標的層層分解來約束地方政府和企業實施,缺少市場約束的長效機制。所以,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產能的同時,必須下決心解決資源型產品價格偏低的問題,才能遏制高耗能行業的投資沖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節能減排的動力問題。
雖然全年價格上漲總體將溫和可控,但通脹壓力仍然存在
資源價格改革近些年多次被提出,但它似乎總是要看物價的“臉色”行事。
對于今年上半年的物價形勢,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祁京梅的總體評價是:“我國物價水平溫和上漲,管理通脹預期取得階段性成效?!彼龤w納了幾方面特點:一是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食品價格漲幅較小;二是工業品出廠價漲幅較大,但環比出現下降跡象;三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平穩運行,個別品種漲幅較高;四是房屋銷售價格漲幅有所回落,政策調控作用顯現;五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先揚后抑,輸入性通脹壓力減弱。
各方專家認為,今年物價上漲尚屬適度,那么,這種溫和的態勢能否在后幾個月延續?應該說,有利因素不少。首先是翹尾因素逐漸回落。1—7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2.7%,其中,7月份當月同比上漲了3.3%。在3.3個百分點中,有2.2個百分點是由翹尾因素形成的,而這種翹尾因素影響在后幾個月中將逐步減弱。祁京梅說,初步計算,7—12月CPI翹尾因素分別為2.11、1.61、1.2、1.3、1.0和0個百分點,下半年平均翹尾因素為1.2個百分點,低于上半年0.2個百分點。翹尾因素逐步減小,有利于物價漲幅回落。此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減輕了輸入性通脹壓力;國內外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導致總需求有所下降,推動價格上漲的壓力在不斷減弱。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