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規劃發展司一位負責人透露,《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即將上報國務院,其中水電被列為首位,《規劃》顯示,到2020年水電的總裝機將達到3.8億千瓦。
“要實現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3.8億千瓦的目標,未來五年水電新開工量至少需1億千瓦。”8月23日,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總經理汪建平說。而“十一五”期間,全國水電實際開工量只有2000多萬千瓦。
這意味著水電投資即將迎來轉折的時刻。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中,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達到15%,而水電將占據非化石能源目標的9%~10%,據此推算,水電要從2008年的1.7億千瓦猛增到3.3億~3.8億千瓦。按照這一增量,預計到2020年,我國投入運行的70萬千瓦及以上額定容量的水電機組總計將超過100臺。
和發展規劃調整同步的是,一些命運多舛的水電站也先后獲得了準生證。7月18日,已開工建設7年的華睿集團(后更名為“漢能控股集團”)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獲批;近日從環保部獲悉,去年曾被叫停的華能龍開口水電站和華電魯地拉水電站環評報告已獲通過,目前正積極運作以期通過國家發改委的核準。
這是國家對常規水電站建設一系列核準緊收政策后的首次松動。
這個轉折頗具意味。2008~2009年,全國僅核準開工水電項目累計1000多萬千瓦,其中沒有一個大型水電項目,但在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的壓力下,“十二五”期間的水電開發無疑要加快步伐。
艱難轉向
“2020年3.8億水電裝機目標是減排承諾倒推出來的,是一個硬指標。因為如果此裝機規模無法實現,國家承諾的15%非化石能源占比的目標也將面臨完不成的壓力。”國家能源局一位官員告訴記者,而這一壓力也成為水電松綁的政策動因。
2009年4月26日,中國政府首次對外宣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減排40%到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再次聲明,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15%左右的目標,常規水電裝機應確保達到3.3億~3.5億千瓦。
在中國的電力能源結構中,火電和水電當仁不讓地成為核心力量。無論從發電量來看,還是從電力裝機容量來對比,“火水”二者相加占到總量近98%,處于絕對核心地位。而占到極少比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在短期內無法改變電力格局的現實,則從一個側面傳達著電力保發展非火電、即水電的剛性聲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