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寡頭謀匯眾
外界一直流傳的“濰柴準備以6000萬元的評估價格收購上海匯眾重卡業務”,一個休息日過后風云突變。
9月13日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中國重汽已搶先一步,從濰柴手中閃電搶下上海匯眾。
據接近收購交易的業內人士透露,“濰柴收購匯眾重卡業務由來已久,并打算以6500萬元收購。但是對匯眾感興趣的買家不在少數,早在上周五之前,重汽就已經與上海汽車確定收購方案,草簽了協議。”
具體收購價格目前尚不清楚。
記者致電中國重汽時相關人士證實,重汽確實買下上海匯眾模具,其他信息并不清楚。
業績欠佳是上海汽車決心將匯眾重卡業務出售的主要原因。目前上汽商用車業務共分兩部分:上汽依維柯紅巖和上汽匯眾,相比今年上半年完成了1.96萬輛銷量的依維柯紅巖,上海匯眾去年全年僅賣出600輛左右重型車。
而濰柴一直看好匯眾。之前,濰柴收購湘火炬接手了湘火炬在上海浦東的辦公大樓,同時在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如果將上海匯眾重卡業務收歸旗下,此前設立的研發中心將與產能達萬輛的匯眾制造基地起到協同作用,一舉改變濰柴系重卡“北強南弱”的局面。
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長三角歷來也是中國重汽的重點銷售地區,以今年上半年為例,重汽在華東地區的銷售達48.82億元,占主營業務的29.47%,位居各地區首位,加上華北地區的46.93億元,兩地區銷量已占到重汽主營業務的半壁江山。
目前重汽在濟南和成都設有生產基地,在綿陽設有專用車基地,如果把上海匯眾收入囊中,配套杭發發動機,不僅有效減少成本而且能實現部分銷地產,一舉數得。
尷尬的匯眾
曾經發誓要進入行業前三的上海匯眾重卡,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在2007年達到歷史最高銷量2595輛后,產銷量一路下滑,與看上去紅紅火火的重卡市場漸行漸遠, 2008年下降到1286輛,2009年銷量竟萎縮至694輛。
在過去的10年間,上海匯眾重卡總銷量也只有1萬輛左右。
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內,注冊資金1.71082億美元,下設七大生產基地,擁有四家合資企業,主要有輕型客車、重型卡車與轎車底盤系統三大業務板塊,其中重卡系列在十五噸級以上,年生產能力10000輛。
2001年,匯眾以320萬美元價格從韓國雙龍手中盤下具有上世紀80年代水準的一條重卡生產線,隨后又花費巨資聘請韓國工程師陸續設計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重卡汽車推向市場。前三年,由于基數低,市場銷量每年都幾乎以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長,至2003年銷量達到1011輛。
但在經歷了2006年、2007年的歷史性銷量超過2000輛的大幅增長之后,此時已全部歸入上海汽車旗下的匯眾重卡竟一蹶不振。據重卡基地員工介紹,匯眾重卡長期處于月月虧損的境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