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評選的中國企業500強名單中,“重整河山”的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其在重型礦山、冶金、工程機械制造領域的突出成績榮膺“中國企業500強”位列第477位,并昂首進入“世界機械500強”行列。
遙想當初,北方重工人從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塊處女地上起步,二次創業的豪情壯志更勝從前。承載著所有北方重工人又一個新的夢想,歷經4年,以旁人難以想象的干勁與速度,北方重工神奇地實現了將紙上規劃變為現實場景的輝煌奇跡;北方重工,站在新的地理版圖上,憑借著釋放出的新空間與新能量,一段新的錦繡里程正在續寫。
一改過去產品“傻大黑粗”形象,華麗轉身為重大裝備“高精尖”產品制造商,北方重工已具備了世界級企業的核心元素。
新優勢:資源整合的效應凸顯
抽象的數字后面,是鮮活生動的場景:一架架搭載著國內外到北方重工談判客商的航班在沈陽桃仙機場起落,一艘艘裝載著北方重工產品的集裝箱巨輪在世界各地碼頭靠泊,一筆筆巨額交易在北方重工成交,一批批專業人才在北方重工大顯身手……
作為中國重型機械行業的“母機”,在中國機械工業發展歷史中,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沈重)與沈陽礦山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沈礦),曾是中國機械行業走向工業化標志性企業,沈陽的城市名片。2006年12月18日,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大潮中,沈重、沈礦實現合并重組,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北方重工董事長、總經理耿洪臣當年接到調職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通知時心情很矛盾。耿洪臣曾任沈陽機床集團股份公司的總裁,在沈陽機床工作21年后,突然被調到新成立的北方重工做老總,心里也沒底。耿洪臣曾說:“我知道前面難度極大,這兩個歷史悠久的企業有各自的文化、市場優勢和管理習慣。”的確,計劃經濟時代,沈重與沈礦風光無限,養活了幾萬名員工。但改革開放后,老國企沒有活力,社會負擔重,對市場不了解的各種弊病都表現出來——沈重多年虧損,沈礦只有微弱盈利,當年的模范企業如同進入暮年的老牛。
困而思變。若讓沈重、沈礦二者聯合起來,將現有資源重新整合,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技術優勢都會出現1+1大于2的效果。首先,沈礦與沈重身處同行業,產品在工藝鏈的位置前后銜接,從而形成了較強的成套能力。
合并后,北方重工進行了大膽內部管理結構改革,實施市場與產品結構雙調整。重組聯合使兩家企業都實現了質與量的同時飛躍。6年前沈重與沈礦的產值均不超過10億元,而合并后兩家都達到了60億元,2009年北方重工的產值達到130億元。2007年,沈礦與沈重剛合并時,兩家企業出自營口創匯總和1500萬元,而北方重工2009年實現自營創匯1.16億美元。
不僅是銷售數字在連年翻番,北方重工的產品檔次也大大提高。盾構機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標志性產品,我國的各類盾構未來潛在市場將有200億元以上。而此前,我國大約85%的盾構掘進機依賴進口,歐洲和日本等公司的地鐵盾構機基本上壟斷了中國的盾構掘進機市場。其中,光德國的海瑞克就占據國內盾構機市場的70%以上,其他如美國羅賓斯公司、法國邁通公司、日本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等也在中國市場獲得不少合同。2007年7月,北方重工以絕對控股優勢,成功并購了擁有世界隧道掘進機知名品牌和核心技術的德國威爾特控股公司/法國NFM公司,這不僅標志著北方重工盾構機制造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也意味著北方重工躋身于國際化市場的前列,躍居世界級盾構機制造基地行列。
2007年12月7日,一臺巨無霸搭乘5輛大型運輸車從沈陽鐵西出發赴京,12月16日凌晨抵達其最終“戰場”——北京鐵路地下直徑線(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天寧寺工地。這臺盾構機直徑11.97米、全長60米,總重量達1600噸,是當前國內直徑最大的盾構機。
2008年初春,北方重工制造的兩臺直徑11.38米泥水平衡式盾構機在武漢長江過江隧道工程中相繼實現雙線貫通。經受了長江江底60米深處高水壓、大斷面等極其復雜地質條件的考驗,沈重牌盾構機以出色的表現開啟了國產盾構機穿江越海的新時代,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順利通車立下功勛。
為了打造世界級全斷面掘進機研制基地,北方重工正在中國沈陽和法國里昂建設世界級盾構機研發中心和高端人才培養實習基地。目前,一個世界最大的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試驗研制中心,正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方重工新廠區投入建設。
“對北方重工來說,高端成套和重大裝備是企業做強做大的必由之路”———耿洪臣
新高度:重大裝備高端成套
盾構機制造能力的發展是北方重工追求“重大裝備,高端成套”戰略目標的一個縮影。除了大家都熟知的盾構機外,北方重工還有很多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大裝備產品。例如,占國內市場份額60%的雙進雙出磨煤機,水泥成套生產線和成套采礦設備都已經出口國外。
“對北方重工來說,高端成套和重大裝備是企業做強做大的必由之路”,對于這一概念,耿洪臣念念不忘。在他看來,“重大裝備,高端成套”不僅是市場戰略,還是帶動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一劑良藥,“用成套項目去掌握系統設計能力和產品的核心技術,用成套項目去改變目前的管理模式和生產組織模式,以此來強力提升產品檔次和水平”。
北方重工眼下在國內外重工市場上能夠如魚得水,這歸功于合并之初就制定的“重大裝備,高端成套”的市場定位。北方重工早就意識到必須下大力氣改變目前單機出口為主的局面,向成套技術裝備出口和系統集成轉變,向大規模承擔國外工程項目總承包業務轉變,用成套項目去拓展新領域,開發新市場。北方重工將注意力集中到產品結構調整與市場結構調整上。從低端向高端調整,從單機向整機調整,從傻大黑粗向精細精密調整,從國家標準向國際標準調整,從國內向國際調整。這樣定位產品,意味著北方重工不能像以前一樣,來者不拒地接訂單,必須有所選擇的接。耿洪臣說:“過去我們什么都做,但是沒有哪個做的精。我們對產業進行了梳理,集中到十類主導產品,包括隧道工程裝備、電力裝備、建材裝備、冶金裝備、礦山裝備、煤炭機械、港口裝備、環保裝備、鍛造裝備、工程機械以及傳動機械。現在我們不僅做通用的,而且還要做真正價值高的有特色的設備。”
工程總承包是衡量裝備制造業綜合競爭力的標志之一,北方重工目前已在盾構、水泥、軋鋼、人造板、礦山、脫硫等領域實現了一系列突破,實現成套設備和重大裝備訂貨額100多億元,包括軋鋼滾切成套設備出口美國,1725精整剪切成套設備出口摩洛哥,盾構機出口中東地區,大型水泥裝備出口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及埃賽俄比亞,年產18萬立方米木材綜合加工生產線成套設備出口印度尼西亞等。
北方重工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康家強用裝修房子來比喻設備成套:“現代人裝修都找裝修公司,因為省事省力,如果自己裝修雖然省了錢了但是耗費的精力與時間是無價的;設備成套也是一樣,業主也希望能夠省點力氣。因此,延伸產品鏈條,開拓成套市場是北方重工非常正確的決策。”通過實現產品國際化、重視系統成套等做法,北方重工本身的設計能力和服務水平極大提升。從最初的從設計院買設計到自己設計,北方重工交了一張漂亮的答卷。“做系統成套要經歷制造、采購、安裝、調試等步驟,這不僅是賣設備,也賣設計,也賣服務。這就需要我們有服務的能力,也提高了設計能力。”北方重工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康家強說。
為了提升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信譽,北方重工在產品設計中強制貫徹國際先進標準,在技術人員中掀起學習標準、貫徹標準的熱潮。耿洪臣說:“支撐產品市場調整的根本就是執行國際標準。我們有境外分公司,越來越多的國際客戶,我們要想進入國際市場必須貫徹國際標準。貫徹標準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但我們會一直堅持,5年或者10年后我們的產品與國際競爭對手就能持平。企業所有生產力要素最終載體是產品。”
難能可貴的是,北方重工自行設計、制造、配套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批大型成套設備得到發達國家的認可,開始進入發達國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