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讓很多專家眼前一亮。
“這與以往強調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有新的變化,更加強調了消費的重要性?!贝蠊珖H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總裁關建中博士說,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不惜一切代價”投入資源能源,片面地強調增長,大量依賴廉價勞動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認為,實現這些目標要求,我們不能簡單復制從低收入國家邁向中等收入國家的既有路徑和模式,必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國內消費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難以明顯提高說明收入分配機制中還有問題尚待解決?!标P建中說,只有理順收入分配機制,依靠科技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促進經濟發展,中國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展望“十二五”,中國經濟總量將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將超過5000美元。而選擇科學的發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抓住機遇使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社會各界充滿期待。
文化產業:有望躍升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也是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
面對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日益凸顯的戰略地位,全會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為此,全會強調“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
數字清晰記錄了幾年來文化產業發展的足跡:2004年以來,全國文化產業年均增長速度達22%,比同期GDP增速高3.6個百分點,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
文化產業的快速增長,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北京、上海、廣東、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過5%。
“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全會提出這些新的要求,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發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
全會提出,要“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要求,讓人們對“文化強國”充滿期待。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