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下的管理和技術創新
支撐太鋼集團立體化“綠色”戰略的是十年如一日、不遺余力的投入。2000年至2009年,太鋼累計投資63億元,實施101項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冀剛告訴記者,太鋼每年對節能減排的投入并不是固定投入,但實際操作中,只要一個節能項目經過考察論證是可行的,就隨到隨批。這強大投入的背后有一個理念——鋼廠與城市是和諧發展的“共同體”。“全國省會城市(直轄市)中,擁有規模以上鋼鐵企業的占70%以上。異地搬遷并不是唯一和最好的選擇,根本出路在于鋼廠與城市成為價值趨向一致的共同體。”李曉波說。
與其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不銹鋼企業的愿景相一致,太鋼建設綠色企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面向世界。
管理上,以“全球最好”為驅動力,全面開展對標。現在,太鋼以日本千葉、韓國浦項等與城市融為一體的優秀鋼廠為標桿,建立起了綠色發展對標體系,并將綠色發展指標納入對各單位、各崗位的績效評價體系,實現了與全工序、全員經濟利益的緊密掛鉤。2007年—2009年,節能減排獎懲金額達到8500多萬元。從節能減排項目的技術儲備、調研論證直到具體實施,太鋼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系統化的嚴密流程。
技術上,緊密跟蹤國際最新節能減排技術,不斷加強技術儲備及集成創新能力。太鋼集團技術中心知識管理室主任李慧峰告訴記者,“2005年左右,節能減排方面的相關課題研究不斷加強。”目前,已有28項世界最新節能環保科技成果在太鋼率先使用和系統集成。作為“全國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十強企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太鋼已成為行業節能環保先進技術集成創新基地和推廣應用基地。
“‘十一五’期間,我們主要實現了綠色制造,‘十二五’的重點就在社會廢棄物的消納上,將探索如何盡可能讓我們的生產和社會更好融合。”冀剛告訴本報記者。眼下,太鋼集團系統規劃的全公司低碳發展路線圖已經有了基本架構,從原材料環節、生產工藝、產品、廢棄物處置直到社會廢棄資源的回收利用,該路線圖均有涉及。“世界鋼鐵業發展歷程證明,中國鋼鐵企業完全可以超越國際上最好的鋼廠。鋼廠融入城市不再是世界性難題,難的是我們自己的觀念、機制和能力。”李曉波這樣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