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口形勢因特保案惡化后,中國輪胎依靠國內市場的旺盛需求渡過了去年的難關。但即使是這根“救命稻草”,眼下也正面臨國際輪胎巨頭的“搶逼圍”。
記者了解到,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公司在內的輪胎列強依然在加大對華投資力度,即使在輪胎特保案后也不見減緩。
山東一家輪胎公司的副總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中國市場的火爆,讓外資公司的擴張更加有了信心,但這將導致國內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
“搶逼圍”
中橡協一位人士認為,“擴張是近年來外資輪胎公司在華發展戰略的重心之一,即使在金融危機后也沒有發生改變。”
其中,歐美輪胎廠商的擴張步伐一向不落人后。
作為世界第二大輪胎制造商,米其林在今年1月初宣布,將在中國沈陽投資10億美元建設乘用及載重輪胎廠,該工廠計劃于2012年投產。
2月2日,米其林又以1.7億元受讓了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其他股東所持有的股權,全面接掌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
德國大陸公司雖然到得最晚,但一出手也是大手筆。大陸輪胎一項總投資達6億歐元的項目已于去年9月底正式開工,年產能為1600萬條乘用車胎和200萬條商用車胎。
日系輪胎廠商更是集體出擊。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日本各橡膠企業對新興國家的投資中,約有80%在中國。
自1999年進入中國以來,普利司通先后布局沈陽、天津、無錫和惠州。去年,普利司通又對無錫工廠增資9800萬美元,計劃在2011年7月實現擴產,將產能從日產8000條擴至12000條。
普利司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武田邦俊對外表示,目前擴建的廠房正在建設中,但是普利司通的步伐不會就此停止。
橫濱輪胎則對杭州乘用車輪胎廠進行第四期擴張,計劃將年產能由300萬條增至510萬條。另外,東洋輪胎橡膠公司也在1月28日宣布,將投資980萬美元在中國江蘇省張家港設立全資子公司,生產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
列強在中國市場的“搶逼圍”,將進一步擠壓國內輪胎廠商的市場空間。
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還用海關的數據稱,由于在主要出口市場受阻,大量國內產品在短時間內難以消化,我國輪胎行業將面臨10%到15%的產能過剩。
上述山東輪胎公司的副總經理認為,“同外資公司相比,本土公司的輪胎產品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場,競爭很殘酷。”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