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當前和未來能提供的最大確定性,就是在穩健意義下確保金融體系安全,創造戰略性調整金融結構的有利環境,增強經濟協調性發展的內生動力,為經濟可持續性增長提供安全保障。貨幣增速減緩、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之間動態平衡的掌控,既是保民生的經濟需要,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需要,更是檢驗執政能力的試金石。
歲月如歌,光陰如梭。歲末時刻,驀然回首,過去的一年,既有霓虹璀璨的時候,也有江國飄雪的日子,大自然以超然的力量,天地有靈描摹潔白的句點。2010年,中國在探索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的新路上,為“十二五”大廈奠基,展望2011年,處在轉型節骨眼上的中國經濟,將迎接歷史更大的考驗。
在新的一年里,世界經濟不穩定的動蕩因素短期難以消除,那些滲透在金融債務鏈條中盤根錯節的不確定因素,不僅依然會持續存在而且不可能會有根本性的改觀,其爆發的誘因和背景化解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充滿了不可預測的隨機性。中國經濟雖說有充足理由可以維持穩定增長態勢,但出口導向型經濟結構容易受制于人的弊端顯露無遺,外延性改善變量對外部環境依賴程度亟待調整,而內生性市場消費因素發揮決定性作用還需外力激發。只要能在世界經濟不穩定存量因素中,尋求到相對穩定的確定性變量因素,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原始驅動力就能持續。所以,中國經濟來年發展的最大底氣和活力,還看宏觀變量和路徑選擇的大智慧。
稍早時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賦予了2011年宏觀經濟指導性的基本綱領,政策價值取向最終聚焦在“積極穩健、審慎靈活” 的基點上,財政和貨幣兩只手各司其職,有“收”有“放”,有“張”有“馳”,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兩者分工協調當是最高要義。財政這只手適度超前貫徹“積極+靈活”的小目標組合策略,為的是能更好維持經濟發展的平穩性,防止經濟減速過快剎車效應導致的社會問題;貨幣這只手相對好字當頭把握“穩健+審慎”的小目標組合策略,為的是能更好化解通脹的嚴重壓力,防止貨幣增長過快滯后效應導致的物價問題。當然,在更高級別的層面,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目標合一,實現寬嚴結合、松緊結合的有機大組合,即確立“寬財政、緊貨幣”的格局。實際上,處理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關系,這種戰略上多目標多任務經濟政策架構的確立,說明有效形成了“三馬共拉的馬車”要平穩運行,有賴于其優勢互補條件下動態平衡關系的有效性,不僅需要宏觀決策層面引領方向的大智慧,而且需要執行層面平衡駕馭的高超協調機制。
在新的一年里,中國經濟還可以明確預見到的是,加息會代替“調準”成為央行回收流動性的主要方式,貨幣供給的增量將從去年的高點滑落,減幅將比較顯著。盡管因加息刺激可能導致熱錢持續流入,但流入速度和流入數量的不確定性很大,主要取決于套利空間和變現難度,不一定與加息頻次高度相關。總體上看來,流動性極端富裕的情況將逆轉,貨幣層面由適度寬松到相對穩健的機構性轉型,使得已習慣了使用廉價資金信貸的交易各方產生很大的不適。尤其金融部門缺少了天量信貸額度,利潤彈性變得十分有限,留給銀行業施展創新“騰挪”價值的空間大大收縮。因此,貨幣政策當前和未來能提供的最大確定性,就是在穩健意義下確保金融體系的安全,以便創造戰略性調整金融結構的有利環境,增強經濟協調性發展的內生動力,為經濟進一步可持續性增長提供安全保障。
新的一年里,在穩健貨幣政策條件下,最大的不確定性,也許就是要加息多少次,才能“縛住”通脹的腳步?CPI要到多高才算最高,物價上升才會迎來拐點?筆者以為,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把“穩定物價總水平被放在明年經濟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對此已給出了良方。之所以如此判斷,有四個關鍵因素點的判據。第一,物價上漲觸及政策設防核心區域,通脹走勢步入政府“零容忍地帶”。11月CPI加速上行高見5.1%,某種程度上說明物價上漲已由內因驅動轉變為外在表現形式,對居民通脹預期心理拉高產生連鎖反應,這也將促使物價和CPI變動呈現趨同化走向。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