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超過160公里的動車組所用軸承,目前我國還需100%進口。但按照我們的研發速度,如果一切順利,未來兩三年內,中國國產高鐵軸承也能真正實現配套?!?/P>
1月6日,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秘書長王全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內軸承行業的關鍵詞將圍繞自主創新,攻關核心技術,以實現產業升級,替代進口。
兩天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在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年全國鐵路安排基本建設投資7000億元人民幣,安排新開工項目70個,我國高速鐵路運營總里程將突破1.3萬公里,并確定京滬高鐵將于6月中旬開通運營。
高鐵投資的可持續性得到保障,各個相關行業分一杯羹的熱情也繼續高漲。
但在作為高鐵基礎零部件的高速列車軸承領域,瑞典SKF、德國FAG、日本NTN等國際巨頭正牢牢占據著中國市場。盡快解決高速軸承研發與應用的問題,將這塊“小而重要”的短板補上,已成為中國軸承行業的重大任務,無論是為了技術升級,還是為了分享高鐵蛋糕。
短板:高端不足
相比于我國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高速動車組技術的現實,配套軸承的國產化應用仍是空白,這于正力求高端的裝備制造業是一處短板。
2010年10月26日,中國高鐵建設上里程碑式的滬杭高鐵正式開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和諧號”CRH308A新一代高速列車動車組最高時速達416.6公里,創下世界運營鐵路運行試驗最高速度。
但這一“陸上航班”所用軸承我國均無法生產。王全清告訴記者,時速超過160公里以上的動車組,配套高鐵軸承全部采用進口軸承,實現國產替代勢必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不僅是高鐵,風電、機床主軸配套軸承等高端軸承一直是中國軸承業的軟肋,也主要依靠進口。
2009年,我國軸承行業產量達100億套,總產值已達到900億元,位居世界第三。規模以上企業1750家,其中年銷售額30億元以上5家,但進出口逆差超過8億美元。
王全清向記者表示,這一情況在2010年有所好轉。“2010年全行業銷售額大概增長30%,產量增長13%,已經超過金融危機前水平”,“全年出口增長了50%,進口逆差縮小到5億至6億美元之間,但進口軸承構成仍向高端發展。”
“這一領域的核心技術全在國外,我們行業內聯手共性技術攻關、關鍵技術公關,已經經過了兩個五年計劃。”他說,“國務院提出的16個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領域,15個都與軸承相關,這是關鍵點?!?/P>
在此前工信部發布實施的“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中,軸承也位列基礎零部件的第一位,七個項目的軸承產品被納入2011年—2013年的實施方案之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