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近日公布。“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大規模改造提升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5%左右,成為第二大支柱產業。
裝備制造業占比25%意味著什么?制定這一目標,對于河北推進調結構、加快轉方式有著怎樣的意義?實現這一目標,河北要做好哪些“功課”?
【現狀調查】
分析河北省的產業結構可以看出,“一鋼獨大”是最鮮明的特征。
據統計,2010年,河北省鋼鐵工業增加值達2838.8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4.7%,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支柱產業。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409.81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7.23%,是我省繼鋼鐵之后的第二大產業。
由此可見,盡管排名相鄰,但裝備制造與鋼鐵的“塊頭”卻有著很大的落差。
“總體上看,我省裝備制造業經過多年的調整發展,有了較大提高,但整體實力仍比較薄弱,與河北省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稱。”省發改委產業協調處副處長王建軍介紹,我省裝備制造業年銷售收入僅相當于江蘇、山東、廣東、遼寧的1/6、1/4、1/3、1/2。骨干優勢企業規模小,我省裝備制造業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的企業僅4家,尚未有銷售收入超千億元企業,對行業的輻射、拉動作用不明顯,主配之間產業鏈接薄弱;中小企業形成“專、精、特、新”優勢的很少。從產品結構來看,傳統產品、大路產品、初級產品較多,高新技術、高附加值、高創匯產品較少。
“一鋼獨大”的產業格局,客觀上導致我省經濟與鋼鐵密切相連,鋼鐵興,則全省經濟指標“飄紅”;鋼鐵市場波動,則全省經濟隨之起伏。打造“多柱擎天”的產業結構,提高我省經濟抗風險能力,迫切需要裝備制造業盡快強身健骨,縮小與鋼鐵的差距,在大發展中改寫支撐全省經濟發展的格局。
【“十二五”行動】
“‘十二五’期間,河北裝備制造業面臨存量調優,增量調強的雙重任務,重點做好四個結合。”王建軍說,要做到優勢產業做大做強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相結合,加快發展整機與提升基礎配套零部件水平相結合,龍頭帶動與產業聚集相結合,自主創新與技術改造相結合。
按照發展整機、壯大配套、培育龍頭、推進聚集的思路,“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圍繞交通裝備、能源裝備、工程裝備、專用設備、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和基礎產品等領域,形成一批整機帶動能力強、配套體系較為完整的產業集群和制造基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