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的計劃和目標,張建國顯得信心十足。他認為,通過幾年的國際化實踐,中聯重科的國際化戰略準備已經非常充分,現在是到了沖刺世界級企業的時候。中聯重科從點的布局著手,基于全球化的戰略思維,將研發、制造和銷售有序展開,構成點面結合、相互滲透的推進態勢。
以中聯重科總部所在地湖南長沙市為軸心,向富饒的常德市伸展,形成了一百多公里的長常工業走廊,將主要產品大類串起來;除湖南以外,中聯重科還布局上海、陜西、廣東以及意大利米蘭等地,現已形成中聯科技園、麓谷工業園、泉塘工業園、常德灌溪工業園、望城工業園、益陽沅江工業園、陜西渭南工業園、上海工業園、意大利CIFA工業園等產業園區,總面積近500余萬平方米。國內支點和國際支點遙相呼應,形成制造方面的三維形態大支撐。
如今,在國內銷售體系非常完善的前提下,中聯重科在海外也搭建了多層次業務平臺,把傳統單一的銷售模式加入了融資租賃業務,通過其建設的融資租賃全球服務體系,延伸了銷售服務內涵。
張建國提出,中聯重科正試圖從工廠式企業中跳出來,把傳統的技術解決方案演變成為綜合解決方案。有中聯重科產品的地方,公司都將設立融資租賃平臺為產品服務。未來的幾年內,融資租賃產品銷售有望占到中聯重科銷售收入的50%。按照中聯重科的全球化戰略思路,海外業務和融資租賃是兩個“兄弟”,一旦聯手,在國際市場完全可以實現大翻身。他說,正如中國駐布里斯班總領事任共平指出的那樣,“中聯重科融資租賃業務的開展,標志著中國企業開始提供高端服務”。
目前,中聯重科管理團隊已經趨于國際化,分別來自中國、美國、意大利、德國和新加坡5個國家,不同膚色和語言,避免了把聽不懂的“湖南話”帶到國際競爭中,讓不同的聲音在一起碰撞以后產生聚變。雖然是中聯重科并購了意大利的CIFA,但是中聯并沒有選擇企業文化的強勢“并購”,而是采取了兼容并蓄,淡化中國本土文化意識,貫穿一種新的國際文化。對中聯重科的定位即做全球性企業,而不是中國企業的全球化。
隨著再融資的啟動,有55億元新資金作為“加速器”,中聯的財務結構將更加優化,張建國形容中聯重科目前“有如‘百萬雄師過大江’一般,萬船齊發,以排山倒海之勢,步入到二次騰飛之中,這是中聯重科新紀元的開始,未來的十年是中聯重科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第一個十年是中聯重科快速擴張的十年。自2000年中聯重科上市以來至今的第一個十年,中聯重科作為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中唯一沒有進行過增發和配股的公司,僅僅用6.3億元的一次性融資,便換來了十年的高成長,業績連續十年閃亮登場,中聯重科的資產總額已由2000年2月底的9.50億元,增長至2010年的650億元;凈利潤由2000年的0.53億元,增長至2010年的43~45億元;公司下屬各經營單元共實現收入由2000年的2.45億元,增長至2010年的過500億元,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龍頭企業和工程機械產品種類涵蓋最全面的企業。
2009年,中聯完成了整合期的最后磨合,經受了金融危機帶給并購的考驗,給第一個十年劃上了完美的句號。而2010年,以定向增發為標志,開始進入中聯重科的“高鐵時代”。到2012年,中聯重科進入高峰期,按保守估計,所投資的項目都將使得中聯重科的業績翻番。
張建國說,旗下控股子公司意大利CIFA經過了最為困難的金融危機大考驗,底牌清清楚楚,就像水塘干了,見底了,就知道有幾塊石頭了。所以對于CIFA,中聯重科建立了從來沒有過的信心,底氣更足了。通過讓CIFA在中聯重科國內工廠建“廠中廠”的全新模式,并產生了打牌效應,即“3帶1”或者“4帶2”的協同效應。目前,CIFA已經開始做加法了,比其他國際巨頭市場恢復得更快,相信在未來的幾年里,會為中聯重科提供重要的業績支撐。
中聯的戰略雄心還來自其早作準備的戰略儲備。在國內,借著定向增發的契機,中聯重科每一個產品大項都在國家發改委全部立項,而國家發改委為控制產能過剩問題,可能將不再輕易新批此類項目,這無疑為中聯重科預留了歷史性的產業空間,同時也為中聯重科甩開對手拉開了產業空間的距離。而在國際市場,他形容收購CIFA就像劉鄧大軍當年挺進大別山,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戰略性地直插歐美工程機械的發源地,然后散發開來。現在看來,中聯重科收購CIFA更像戰略高地,這和其他國內企業在國外開設海外工廠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一方面,立足了國際市場和技術開發的最前沿,解決了中國的工程機械產品很難進入歐美市場的門檻;另一方面,在歐盟實施貿易壁壘的時候,作為歐盟國家的企業卻可以大大方方地規避貿易壁壘帶來的阻隔。除此之外,還可以運用歐美企業多年建立的信用體系贏得市場的廣泛信任。因此,戰略意義遠遠大于眼前利益。
張建國總結,中聯重科現在已經占領了制高點,站在制高點上的中聯重科已然“輕舟已過萬重山”。他說,在今后的十年里面,中國肯定能夠產生自己的“小松”和“卡特彼勒”,世界級企業對于奮進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來說不是夢想。而中聯重科的世界級企業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總量進入全球前5的位置,而且50%以上的產品和銷售均是非中國市場的,中聯重科世界級企業的含金量一定是很高的。
穩坐全球混凝土老大的地位,中聯重科的中大型塔式起重機市場占有率全國第1位,環衛機械市場占有率全國第1位,工程起重機市場占有率全國第2位,而且是全球產業鏈最為齊全的工程機械企業。經多年內生式增長和重組并購的結合,中聯重科從容地走過了從裂變到聚變,并且已經和工程機械的國際巨頭們站在了同一水平線上了,在高端產品市場擁有了話語權。從這一點上來看,中聯重科極像歐美企業,謙和、內涵、功力、規范。而業內人士則評價,中聯重科已經具有了世界級企業的氣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