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礦石問題上,不能單從政治角度和民族情緒上看問題,還必須尊重市場規律,適應市場。
中國是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和消費國,同時也是鐵礦石最大進口國。然而自從2003年加入國際鐵礦石談判以來,這個最大的買家卻在資源定價問題上不斷喪失話語權。
2010年度中方與全球三大礦商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和力拓的談判,更以中方被迫默認三大礦商的季度定價要求收場。這一年,進口鐵礦石價格持續一路高漲,從年初的90美元/噸左右上揚至年底的超過140美元/噸。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4月29日公布的行業信息顯示,今年一季度進口鐵礦石17717萬噸,進口到岸價平均156.62美元/噸,同比上漲60.31美元/噸,漲幅62.62%。
在成本上升的壓力下,一季度納入協會統計的77戶大中型企業產品銷售利潤率只有2.91%,比全國工業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6.2%低3.29個百分點。而三大礦商其中任何一家的利潤都超過了中國鋼鐵行業利潤的總和。
根據鐵礦石指數機構普氏能源的數據,今年二季度澳礦協議價(離岸)還將環比上漲25.1%,品位為62%的皮爾巴拉粉礦將上漲到171.35美元/干噸;58%的楊迪粉礦將上漲到160.30美元/干噸;巴西礦價(到岸)環比將上漲16%,品位66%的巴西卡拉加斯礦將上漲到200美元/干噸的歷史最高位,漲幅16.4%,品位65%的圖巴朗塊礦將上漲至194.93美元/干噸。
鐵礦石價格“高燒不退”,猶如一道“魔咒”,難以承受鐵礦石成本之重的中國鋼鐵業能否以及如何獲得轉機?
中國需求
從歷史數據來看,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本世紀初的20多年里,鐵礦石的價格基本維持在20多美元/噸的水平,如果考慮到美元貶值的因素,鐵礦石實際是貶值的。
但2000年以來,中國需求逐漸增加。2000年中國進口鐵礦石7000萬噸,2010年超過6億噸,10年間出現8.6倍的增長。
新華社首席經濟分析師陸曉明在接受采訪時分析指出,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旺盛,鐵礦石增產速度低于需求增長速度,供不應求成為一個大趨勢。等到礦商看清這是一個長期趨勢后,就紛紛開始逐步擴產,同時鐵礦石的價格也逐漸走高,陸曉明形容礦商是“30年媳婦熬成婆”。
2003年之前,中國進口鐵礦石均價基本維持在30美元/噸左右。此后,隨著需求的快速增長,價格也急速上升,中國進口鐵礦石到岸價至少上漲了5倍。中國需求成了中國鋼鐵企業的“軟肋”。
鐵礦石需求的增長,導致了鐵礦石出口海運量的大幅增長,從而帶動海運費持續攀升。陸曉明指出,近幾年海運費上漲和波動也很大,增加了變數。
2002年至今,全球鐵礦石增量部分幾乎100%來自中國,中國以外的鐵礦石需求量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漲價因素主要來自中國的需求。今后,國際鐵礦石供求局面能否發生改變,使得鐵礦石價格走勢能夠朝著更有利于中國的方向逆轉?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