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工程機械的液壓件、傳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絕大部分需要從國外進口,這導致國內整機企業生產成本高企,缺乏國際競爭力。工程機械配套件是制約我國工程機械發展的瓶頸,已成為廣大業內人士和企業的共識。但是,由于我國配套件行業起步晚、基礎薄,又缺少政策支持,因此,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等因素就成為困擾配套件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政策利好機遇終于來了
據了解,目前,我國擁有規模以上的機械基礎零部件企業8000余家。近年來,整個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業已經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5%,緊固件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壓元件、齒輪市場銷售額居世界第二位,軸承和模具銷售額居世界第三位。
看到這些數據,似乎很難與國產配套件水平是制約工程機械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這個事實聯系起來。事實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配套件分會早已提出著力發展工程機械配套件的方針,并制定了相關方案,業內企業已經在部分領域有所突破,但在核心配套件領域仍難以滿足主機企業的需求。
2010年底,為落實《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升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推動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該《方案》的推出為我國工程機械配套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方案》明確提出了涉及軸承、齒輪、模具、液氣密及緊固件五大行業的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并列出了具體的產品發展方向。其中,大型隧道全斷面掘進機主軸承、大型薄板冷熱連軋及涂鍍層生產線軸承、大噸位集裝箱叉車及正面吊運機變速器和驅動橋、運梁車、架橋機的齒輪傳動裝置、機電一體化高精度驅動模塊以及液氣密的大部分產品都與工程機械行業密切相關。《方案》的頒布實施,為配套件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專家指出,從制造大批量低水平產品,到制造具有世界水平的高性能產品,再到引領行業發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就像是建構金字塔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夯實基礎,配套件水平正是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如果基礎不牢固,這個金字塔就會搖搖欲墜;如果過分依賴于國外企業,這座金字塔隨時都有土崩瓦解的危險。
《方案》明確指出,要加大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對機械基礎零部件產品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強行業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銜接,著重突破重大關鍵技術瓶頸。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應根據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和任務,結合本地的特點和產業優勢,研究制定有利于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凝聚行業力量,引導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制定行業自律性行規、行約,逐步形成健康有序的機械基礎零部件行業市場。
三條路徑你走哪一條
據專家介紹,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是行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和制約瓶頸,當工程機械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行業高技術的研究主要聚集在發動機、液壓、傳動和控制技術等關鍵零部件上。掌握和依托高質量的、有特色的關鍵零部件就成為制造商們謀求“一枝獨秀”的發展戰略。
專家指出,通常,國內機械部件的發展路徑有以下三條:
一是選擇合資。但合資并不一定能夠獲得關鍵技術,外資公司把多年潛心研究的機械技術成果,拱手讓給中方的情況鳳毛麟角。而且,在很多技術已被壟斷的格局之下,海外企業更不會把技術輸入中國。
二是中國企業通過掌握海外工廠的控股權來提升技術能力。這類例子不乏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瓦德里西科堡公司、沈陽機床集團并購德國希斯等。但出手收購的中方公司,必須要經過多年發展,具備相應的資金和管理經驗才能成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