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于今年7月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已確定再次被推遲,但與此同時,民間對新能源的推進似乎更為迅速。
6月29日,由陜西重汽牽頭,聯合新疆廣匯、中石油等七家單位共同發起的《中國綠色經濟新能源重卡聯盟公約》在西安發布,其核心就是鏈合優勢資源,促進新能源重卡的商業化應用。
陜汽集團董事長方紅衛知道,曾被幾次推遲的新能源汽車十年規劃對于發展新能源的汽車企業來說絕對利好。因為有消息說,在未來十年內,政府用于節能和新能源車核心技術研發及推廣的投入高達1000億元,倘若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這一投入將超過2000億元。
手握天然氣重卡的成熟技術,方紅衛對這一規劃中對加強新能源汽車基礎配套設施以進一步普及新能源車的措施更感興趣。
為什么是陜汽?
此次,陜汽成為中國綠色能源重卡戰略聯盟的牽頭單位并不是偶然。
早在十年前,陜汽就已意識到天然氣在未來新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加上陜西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又是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途徑之地,因此陜汽率先啟動了天然氣產品的研發工作,注冊成立了蘭德新能源公司,建立了國內首個重卡新能源實驗室。
其實,陜汽此舉還有另一深層次的意義,在重卡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競爭同質化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開辟新的藍海并占據制高點成為陜汽集團董事長方紅衛考慮的另一項未來戰略。隨著石油資源的日趨枯竭,這一藍海戰略將占據重要的位置。
陜汽集團董事長方紅衛告訴記者,在“十一五”期間,陜汽先后承擔了國家“863”新能源商用車的兩個重大項目課題,并且是國內首家承擔國家863計劃《關于重型LNG商用車產品開發》項目的企業,也是國內唯一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重卡新能源科研生產的基地。
目前,陜汽已成功開發出CNG、LNG大馬力天然氣重卡、CNG、LNG客車底盤等新能源技術產品,并逐步形成了產業化發展格局。陜汽天然氣重卡已涵蓋210~380馬力的牽引車、載貨車、自卸車、混凝土攪拌車、非公路礦用車等,續駛里程也從200~300公里增加到了2070公里。
陜汽總經理袁宏明表示,陜汽天然氣重卡的安全性很可靠,通過試驗,裝天然氣的鋼瓶從10米高空落下都不會有問題。而從產品研發及市場使用情況來看,天然氣重卡的安全也經過了市場驗證,深圳市鹽田港同惠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一告訴《汽車觀察》記者,他們已購買有陜汽的天然氣重卡產品,對其質量很放心,接下來就是把耗氣量繼續降低,為用戶節省更多的成本。
在國內天然氣重卡市場,中國重汽、東風等企業也都有成熟產品,但陜汽的推廣力度和商業化進程似乎更為迅速,一直保持該領域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德龍F3000天然氣車更是遠銷海外,出口量名列行業首位。
截止2010年,陜汽天然氣重卡取得了歷史性突破,達到2000多輛,累計銷量突破5000輛。2011年,陜汽的信心更足,制訂了1萬輛的銷售計劃。同時,“十二五“期間,方紅衛還為陜汽制訂了更為宏偉的目標:新能源重卡產銷5萬輛。
政府缺位的尷尬
《汽車觀察》認為,商用車行業是最有條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領域,因為與乘用車的行駛路線不固定、建設氣站或充電站地點不好確定相比,商用車很多是點對點的運輸,行駛路線相對固定,尤其在港口、礦山等地表現更為明顯,建設加氣站、充電站更為現實。目前在很多城市公交普遍推廣的天然氣客車、電動客車已經是很好的例證。在重卡上實現也并不難。
陜汽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很多人一說到新能源車,更多地提到的是電動車,而要知道電動車需要不斷充電,在我國,大部分的用電依然來源于火力發電,需要燃燒煤炭,仍會帶來污染。而我國天然氣儲量豐富,發展天然氣汽車在氣源方面有充分保障,新能源產業將成為主導我國經濟發展新的生命線,天然氣將是最現實、最好的能源。
實際上,在節能減排的新能源戰略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的情況下,政府應大力支持甚至牽頭建立新能源產業的聯盟,主導新能源重卡的推廣和普及。
參與此次發布《中國綠色經濟新能源重卡聯盟公約》的企業包括:陜汽集團、新疆廣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華油公司、中海油粵港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鹽田港同惠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車船LNG事業部、濰柴動力西港新能源發動機有限公司、張家港富士瑞特種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很顯然,這一聯盟的發起及參與并無政府的影子,這其實是一個企業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而規劃的一個天然氣重卡推廣鏈條,包括了動力研發、產品制造、改裝企業、氣源提供及氣站建設企業、物流企業等。
事實上,這是陜汽的無奈,也是國內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推廣上遇到的問題。政府的缺位成為目前新能源汽車實際推廣中遇到的尷尬之一,國家目前仍缺乏必要的政策及資金支持。
據記者了解,在天然氣重卡的技術已經日趨成熟的情況下,目前推廣的難題在于加氣站點的不足。盡管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天然氣加氣站的建設,現已建站1800座,但目前仍不能滿足需求。
中海油粵港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告訴《汽車觀察》記者,西氣東輸工程成功將天然氣輸送到我國東部地區后,雖然氣源有了,但城市加氣站的建設嚴重滯后,很多地方政府都不批,因為地都已被賣完了,很多都給了開發商,要改變占地用途很難,地方政府對于新能源的推廣也并不上心。
此外,目前盡管國家對于新能源轎車和客車有政策優惠,但對于新能源重卡的發展尚未出臺具體扶持政策。
對此,在同期舉行的以“鏈合產業資源,領航綠色未來”為主題的“中國綠色經濟新能源重卡戰略聯盟高端對話”上,方紅衛呼吁,在現有條件下,希望國家大力支持天然氣綠色經濟新能源重卡及相關產業,出臺政策,惠企惠民;行業也應積極協調各方現實資源,營造環境,推動發展。他同時呼吁各級政府在政策上給予企業及客戶大力傾斜,積極拓展天然氣重卡的現實利用與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