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侵蝕利潤的元兇
參照國內主要鋼鐵企業的“中考”成績,不難發現,以現貨價格為基準的鐵礦石季度定價機制是侵蝕鋼廠利潤的主要原因。在全球鐵礦石市場高度壟斷的格局下,鐵礦石一直是國際礦山巨頭最穩定和高效的利潤來源,而下游鋼鐵企業只能扮演“打工仔”的角色。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旗下重點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897.15億元,同比增長52%,但由于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全年多支出外匯超過3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980億元,是我國重點鋼鐵企業全年利潤的2.21倍。
今年上半年,我國共進口鐵礦石3.3億噸,由于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格達到160.89美元/噸的歷史最高水平,國內鋼鐵企業多支出外匯超過160億美元。按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6.5計算,鋼鐵行業成本因此增加1041.1億元。
進入下半年,鐵礦石價格走向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鋼鐵企業全年的命運。
盡管必和必拓等礦山巨頭的高層人士近期不約而同地表示,受到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我國鐵礦石需求的增長節奏將有所放緩,下半年鐵礦石市場不穩定性增加,但是我國業內人士依然出言謹慎。
中國礦業聯合會的相關專家坦言,短期內鐵礦石供不應求格局難以迎來“拐點”。今年二季度,由于國內鋼材價格回落、鐵礦石進口渠道拓寬和產量增長,鐵礦石價格因需求被暫時抑制而下降,但這種價格回落只是短期現象,而不是長期趨勢。
“在鐵礦石高度壟斷的格局下,由于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需求繼續增長,國際礦山巨頭仍然可以通過控制產能的釋放速度來調節供需天平,進而控制鐵礦石價格。”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不過,值得關注的利好消息是,國產礦依舊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并且我國進口鐵礦石多元化進程正在加速。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累計生產鐵礦石5.8億噸,同比增長22%,其中單月產量一度突破1億噸。上半年我國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三國進口的鐵礦石在進口總量中的比重已經從去年同期的81.7%下降到75.4%,同比回落6.3個百分點;截至今年6月份,我國的鐵礦石進口來源國已經從去年同期的37個上升到53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