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柴集團(以下簡稱玉柴)創建于1951年,坐落于具有“千年古州,嶺南都會”美稱的廣西玉林市。歷經60年的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內燃機生產基地、中國500強企業。
2010年,是玉柴“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年初目標定在300億元,實際完成370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35%。這是玉柴創立以來最好的成績單。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玉柴創立60周年,這一年玉柴提出了“十二五”“兩條產品鏈,多個產業群”的戰略定位,和“力爭十二五末,實現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跨入千億集團”的戰略目標,開始向“十二五”千億大企業目標努力。
玉柴集團
在這60年的發展歷程中,玉柴是憑借什么打造出中國的民族品牌?又是如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加速提升的呢?奧秘就在玉柴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在具體的實踐中傳承、總結、提煉、升華的基礎上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成為實現文化管理的典范企業之一。
玉柴文化發展史
回顧玉柴企業文化的發展史,大致可分三個階段:一是從1951~1984年,這一階段處于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文化建設尚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更沒有形成完整的文化理念。
二是從1985~2004年。1985年是玉柴發展史上的轉折年,這一年實施了一系列符合時代要求的改革,順利實現了千臺的年產量目標,并陸續提出了一系列指導企業改革發展的思想,但還不能稱之為企業文化理念。直到1993年6月,玉柴開始總結提煉,構建了以15個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框架,如玉柴廠風、奮斗目標、服務宗旨等及企業哲學、四大信用等新理念。
三是玉柴文化提升建設時期,從2005年開始到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進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階段,玉柴文化順應時代發展需要,進一步建設提升。 玉柴新一輪文化建設啟動于2005年,從這一年開始,玉柴明確提出“理念創新提升企業文化”的方針,并成立了集團企業文化部,開始有目的有組織系統建設提升現階段的企業文化,逐步完善。之后,玉柴順應歷史發展需要,于2006年玉柴確立了“綠色發展,和諧共贏”的核心理念,并明確提出了“理念創新提升企業文化”的方針,成立了集團企業文化部,開始有目的有組織系統建設提升現階段的企業文化。
這個時期,玉柴提出了玉柴的企業使命、玉柴愿景、三年發展目標、十年發展戰略、企業經營思想,提出了玉柴干部隊伍建設理念、員工隊伍建設理念、人文文化、責任文化等。
2010年,玉柴發布了“3165”企業文化戰略,從戰略高度系統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目前玉柴的“綠色發展,和諧共贏”核心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玉柴全體員工、玉柴相關方和公眾的廣泛認同。
文化理念創新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玉柴一直來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做到與時俱進,善于不斷改進與創新。從原來注重自身發展的“人為本,爭第一,零起點”核心理念到2006年提出的更注重社會責任、共贏發展的“綠色發展,和諧共贏”核心理念,使玉柴順應了新時期的經濟發展要求。成功實現了核心理念的創新。2008年,玉柴又提出了“卓越品質,國際玉柴”的經營理念,要以卓越的團隊品質、卓越的文化品質、卓越的產品品質和卓越的服務品質,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中國創造”的高品質快速開拓國際市場,加快國際化建設進程,早日成就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的夢想。
至今形成了一套由“綠色發展,和諧共贏”核心理念、“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成就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的企業愿景,“卓越品質,國際玉柴”的經營思想,以及“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打造創造性的勞動群體”的人才觀等一系列人文建設理念構成的文化理念體系,引領玉柴不斷追求卓越,獲得了優良的社會美譽度和公眾誠信度。
在核心理念及經營思想的指引下,為實現玉柴的國際化夢想,玉柴首先開始了全國布局,打造“玉柴系”產業集群。按照“立足廣西、布局全國、謀劃全球”的發展構想,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優化、拓展產業布局,逐步進入全國產業布局階段,實現了在福建廈門、安徽蕪湖、山東濟寧、浙江臺州、江蘇常州、四川資陽、四川瀘州、廣東珠海、廣東茂名、遼寧大連、天津等地的產業布局,打造了發動機和工程機械“兩條產品鏈”的優勢,構筑了發動機、工程機械、物流汽貿、零部件、能源化工、專用汽車等六大優質板塊,形成了“玉柴系”產業集群。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