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20世紀70年代末,玉柴老一代技術人員開始自主研發6105Q車用渦流式柴油機;20世紀80年代初,6105Q試制成功并替代原主導產品2105A,從此玉柴真正步入車用動力時代,80中期研發的6105QA直噴式柴油機,80年代末升級為6105QC,造就了玉柴的第一次輝煌;1995年至今圍繞“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完善產品結構”的技術創新路線展開的系列柴油機研發造就了玉柴的第二次輝煌,并為玉柴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1993年2月,玉柴股份公司實行第二次股改──中外合資股份制改造,成為中國首家中外合資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2月,玉柴國際在美國紐約上市,為企業發展創出一條直接通往國際金融市場之路。與此同時,玉柴對管理進行大改革,通過實施精細生產、可靠性三級跳系統工程,提高了產品質量;開展“汽改柴”工程;在產品服務方面提出新舉措,并提高產品三包里程。1994年玉柴在中國發動機市場的占有率高達49%,成績優異。
2005年是玉柴發展史上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一年,晏平走馬上任董事長,成為玉柴新的掌門人。面對當時嚴峻的市場下滑形勢,晏平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機構重組,精簡人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人為本,重金獎才”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給玉柴帶來了豐碩的成果:2005年玉柴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增長12.3%;銷售各型柴油機26.75萬臺,增長22.73%;出口收入達到1700萬美元,增長96%!玉柴成為行業中惟一實現產銷量正增長的企業。創造了在汽車行業被人稱道的“玉柴現象”。
為全面提升研發能力,玉柴2007年建立了行業首家工程研究院,確立了要打造“世界前五”的工程研究院的目標,目的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十一五”期間,在發動機板塊,玉柴打造了全系列柴油發動機產品鏈,產品從2005年的5大類13大系列拓展為包括車用、船用、工程機械用、農業機械用、發電設備用等7大類27大系列2000多個品種的微輕、輕、中、重型多缸柴油機,功率覆蓋6~25000KW,形成了國內最豐富、最完整的柴油發動機譜系。在燃燒開發技術、低排放開發技術、機械開發技術上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在多個領域填補了我國汽車發動機技術的空白,不斷推動企業和行業向前發展。在工程機械板塊,玉柴完成了大挖、旋挖等新產品研發,豐富了挖掘機產品型譜,產品開發向大型挖掘機成功進軍,液壓挖掘機已擁有0.8~220噸50多個系列144個品種組合,以土方機械與樁工機械為主導的產品體系覆蓋了液壓挖掘機、旋挖鉆機、連續墻抓斗、高空作業平臺、高空液壓拆除機、抓料機、剪切機、滑移裝載機、礦山車輛等9大類工程機械產品。
在專利申報工作方面,“十一五”期間,玉柴集團專利申請量達1000多件,授權量約700件,專利的申請量連續五年位居廣西企業第一位。玉柴的“四氣門柴油機氣缸蓋卸荷槽”還獲得了中國專利優秀獎。2010年,玉柴擁有專利的柴油機新產品銷售收入累計有90多億元,約占銷售收入的40%。
在質量上,玉柴喊出了 “要造就造中國最好的機器”的口號,為打造高品質的玉柴機, 2008年,玉柴在質量制造的每個環節設立了質量目標、控制要求。之后又將之進一步細化到了車間、工段、工序甚至崗位,形成了2000多個質量預防預警質控點。開始的時候受控率為70%左右,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受控率達到了90%以上,取得很好的成效。2011年,玉柴又進一步提出了“零缺陷、零容忍”新的質量理念,并相應的提出了 “2011年質量提升50%,三年質量提升100%”的目標,對質量控制點的掌控率要求必須達到100%。對那些不受控的項目用精益六西格瑪的方法去改進,以真正達到質量制造“零缺陷”。玉柴將“零容忍”的質量要求貫徹落實到每個環節,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杜絕質量缺陷,努力做到人人重視質量、關注質量、崇尚質量、保證質量、監督質量,共同營造一個生產高品質產品、追求高品質生活的質量文化氛圍,培養全員融于血液的質量意識。
綠色發展 和諧共贏
一個又一個的改革舉措,讓玉柴無論在市場低迷、競爭激烈還是世界金融危機之下,依然保持著高速發展,保持著技術、產品、銷售的行業領先地位。玉柴六大板塊中,已從過去發動機板塊的一枝獨秀發展為六大產業板塊的大面積增長;從過去單純追求規模、追求數量的增長轉變為追求發展質量和效益水平的同步發展,更為打造千億玉柴的奠基石,大大提高了玉柴競爭的軟實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