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高峰座談會熱議行業發展:融資租賃差異化發展 共識性難題待解
中國的融資租賃看起來是一個“特別的”行業:這個總規模還并不算大的行業,僅僅從審批上就可以被分為三塊:由銀監會審批和監管的“金融租賃公司”,由商務部審批的“外資租賃公司”,由商務部和國稅總局聯合審批的“內資試點租賃公司”,它們在監管上也受到差別化待遇。
正如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所言:中國融資租賃業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共識性問題。
“十一五”時期,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較快。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王選慶在“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高峰座談會上表示,無論是租賃的經營方式,還是服務的領域,中國融資租賃業都突破了傳統的觀念和范圍;各類融資租賃企業的業務總量從“十一五”開局之年的80億元增加到“十一五”末接近7000億元,增長了80多倍。
“差異化”發展
在這“繁榮景象”中,三大類融資租賃公司的發展卻有很大差異。各公司差異化的特色經營固然是業界所期待的,但是同一行業面臨不同的政策環境被動“差異化”,卻又帶來多重困境。
從2004年開始試點至今,商務部和國稅總局已經批準了7批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合計53家。“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共同發起人、中聯重科(000157,股吧)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萬鈞介紹,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又分三類:制造業的廠商系租賃公司、專業的第三方租賃公司,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補充”。
其中,廠商系租賃和地方融資平臺的補充發展很迅速,而專業的獨立第三方租賃公司發展比較薄弱。其原因,萬鈞歸結為:融資能力弱,沒有大型制造企業和銀行背景,以民間資本投入為主;沒有專業人才,一些公司偏離了融資租賃的正常軌道,比如有幾家小公司走到“銀行信貸的業務怪圈”里去了。
論公司數量多、發展歷程長,當數外資租賃公司。1981年中國第一家融資租賃公司,就是中日合資的。“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共同發起人、拉赫蘭頓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王佳林介紹,目前外資租賃公司已達210~220家,粗略統計,2011年以來新增約70~80家。
外資租賃公司的投資者類型也很多樣。據王佳林介紹,外資租賃公司的投資方主要包括:國際大型租賃公司、國際制造廠商、跨國銀行、國際私募投資基金,以及中資返程投資。
由于內資試點租賃公司審批難度相對較大,中資返程投資的外資租賃公司數量不少。據外經貿大學融資租賃研究中心主任史燕平統計,截至2010年底的140家外資租賃公司中, 2/3為中資返程投資。
相對而言,一些大型國際租賃機構在中國設立的租賃公司在經營管理上更為先進。王佳林認為,主要體現在比較先進的企業管理、業務模式、信息系統、流程控制等,因其國外母公司大多都經歷過幾十年的發展,而我國租賃公司大多都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周期。
雖然家數很多,但就規模而言,外資租賃公司多數規模較小,百億級的公司寥寥無幾,發展較好的公司資產規模多在20億元~50億元之間。
與內資和外資租賃公司相比,最為“年輕的”金融租賃公司可謂龐大。截至2011年9月,17家金融租賃公司中,兩家金融租賃公司資產規模超過700億元,4家超過400億元,12家超過100億元。不妨看看它們的股東背景:10家是銀行系的,4家是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3家是企業設立的(包括中石油)。另外,還有3家金融租賃公司正在籌建中。
2009年與2010年,金融租賃公司資產規模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00%與97%,2011年上半年為82%。租金回收率大多能夠達到100%;資產質量較好,不良率不到1%。
“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共同發起人、農銀金融租賃總裁高克勤介紹,金融租賃公司的主要特色是依托股東的品牌和系統資源,實施規模經營和金融市場運作。因此,金融租賃公司市場份額提升很快,已占半壁江山并有擴大之勢;有待提高的是資產管理專業能力和特色品牌的打造,這恰好是部分內資和外資租賃公司的長處,可以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