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云,“一曰壽,百二十歲也”,即活到120歲才能叫做“盡享天年”。對于一個人而言,60歲正是夕陽規劃之初,是人生第二春的起點。對于一家企業而言,60歲正值青年,是發展征程上的搏擊之年。
2011年12月18日,玉柴集團迎來第60個生日。從一家政府投資2萬元建設的勞改基地手工工廠,發展到現在品牌價值近百億、年銷售收入近400億元,擁有30余家子公司、2萬名員工,銷售網絡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有大型集團企業,玉柴用60年時間,締造了一個“動力”神話。
輝煌60載 玉柴一路前行
1951年7月,在廣西省玉林市,一家名為“玉林泉塘工業社”的勞改企業工廠正式成立。這就是玉柴集團的前身。相信在當時,任誰也無法想象一家以農業、手工業生產為主的小工廠能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集團企業。
然而,玉柴做到了。
在工廠成立的幾年后,玉柴獨立生產的第一臺發動機——1140型臥式10馬力煤氣機試制成功,標志著玉柴從機械制造向動力機械制造的轉變,開啟了其未來52年生產動力機械的新篇章。
隨后,玉柴又先后試制成功2105型煤氣機和2105型柴油機。1966年,2105型柴油機還榮獲“全國行業質量評比第一名”稱號。優異的成果將玉柴推到了改制的轉折點,1969年,由廣西省公安系統管理的玉柴廠下放給玉林地方政府管理,隸屬地方國營企業,并于次年改名為“玉林柴油機廠”,自此,玉柴邁入又一個發展征程。
之后十幾年,玉柴各種柴油機產品接踵問世并實現批量生產,一步一步將初具規模的玉柴推向主流發動機企業行列。1985年,新一輪的改制開始,從這一年直至1991年,玉柴經過兩次合并,開始引進全面質量管理理念,所生產的產品不斷獲得好評,銷售、稅利分別以年平均65.15%和95.08%的幅度高速增長,進入我國最大工業企業前500家行列,在行業里嶄露頭角;1992年至1995年,是玉柴第二次高速發展時期,也是玉柴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轉折時期。這一時期,玉柴集團借改革春風,在成功改制后,以股份公司為主線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改革,使玉柴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1996年至2004年,玉柴進入穩定發展時期,在產品開發上形成輕、中、重型柴油機并存的多品種、寬系列的產品格局。在此期間,玉柴柴油機產品進入歐Ⅲ、歐Ⅳ領域,全面確立了行業的領先優勢。
玉柴集團董事長晏平
2005年,晏平出任玉柴集團董事長。作為玉柴新一代的掌門人,晏平在上任后第二年,即提出了“綠色發展,和諧共贏”的發展戰略指導思想,以及“構筑行業千億航母,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戰略目標,為玉柴今后十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