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整體優化迫在眉睫
工業升級就是全面優化行業內部結構、技術結構、組織結構、空間結構以及產品和市場結構,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提升。
在內部結構的優化上,針對一般加工業和重化工業比重過大,“兩高一資”行業增長過快,高端產業比重較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等制約,要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增強我國產業發展的協調性。
現階段,我國關鍵技術自給率低,科技進步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僅30%左右,高附加值的重大裝備和關鍵材料等仍需大量進口。因此,在技術結構的優化上,要緊緊抓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一中心環節,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我國產業組織結構也不盡合理,這主要表現在一些經濟規模要求較高的領域產業集中度偏低,中小企業發展活力有待增強等方面。為此,《規劃》要求,在規模經濟行業促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扶持發展大批具有“專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業,加快形成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資源配置更富效率的產業組織結構。
我國產業空間布局還不甚協調,產業布局與地方優勢特色結合不緊,與區域能源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相適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有待增強。《規劃》提出,要改造提升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推動工業布局向集約高效、協調優化轉變。
產品和市場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樣刻不容緩。通常來說,國內需求較國外需求更加穩定。然而,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對外貿易依存度偏高,國內市場潛力遠未充分發掘;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嚴峻,自有品牌數量、質量有待提升。為此,《規劃》提出,要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穩定外需、擴大內需,實現內需外需均衡發展;同時以開發品種、提升質量、創建品牌、改善服務、提高效益為重點,大力實施質量和品牌戰略,引領和創造市場需求。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