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已經開始明顯加劇。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3月份已有5個交易日的日內波動超過100個基點,其中,3月9日走強162個基點,波動最為劇烈的3月12日,當日大跌209個基點,波幅高達0.33%。
3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029,較前日上行了53個基點,走出三連陽行情,3個交易日已累計上漲330個基點,一掃前兩日連續大幅下跌的“陰霾”。
市場人士分析,弱于預期的美國經濟數據導致美元走軟,結束了美元漲勢,從而導致人民幣止跌回升。那么,近期人民幣匯率寬幅震蕩的走勢受到了哪些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大漲大跌是否將在今年成為常態?
大幅漲跌或成常態
事實上,自3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已經開始明顯加劇。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3月份已有5個交易日的日內波動超過100個基點,其中,3月9日走強162個基點,波動最為劇烈的3月12日,當日大跌209個基點,波幅高達0.33%,已十分接近當前單日0.5%的漲跌幅上限。
而前一個交易日則大漲162個基點。3月16日走強159個基點和3月19日走強118個基點。3月20日上行53個基點,綜合來看,在3月份前半個月,中間價較2月底下跌了440個基點。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波幅顯著加大的特征已十分明顯。
而與此同時,受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幅跳漲跳跌的影響,近期境內人民幣即期匯率與境外人民幣遠期匯率也出現較為強烈的波動。3月14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價最高升至6.3471,較2月29日6.2936的收盤點位偏離幅度高達535個基點或0.85%。
而在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上,美元對人民幣一年期遠期匯價也由2月份的6.28一線水平升至近幾個交易日的6.32一線。
在隔夜美元指數顯著走軟、歐元等主要非美貨幣對美元匯價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走出了連續幾天的陽線。基于此,著名經濟學家、金融信托基金專家、投資銀行家、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金融投資委員主席、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心主任、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長、公學網、中國國際招商引智網首席經濟學家、國際財務策劃標準聯盟協會副主席、世界資本市場控股集團副董事長、美國運通投資銀行副董事長、中國國際資本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國投基金管理集團董事長、昊朗體育控股集團執行董事、美國成功證券公司副董事長、常青藤資本集團合伙委員會主席、中體運通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中國智谷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飛博士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判斷,從未來較長時期來看,在人民幣已接近均衡匯率的背景下,未來將邁入寬幅震蕩的時代。
盡管如此大起大落,但從中間價來看,人民幣匯率整體并未出現大幅貶值或升值,而是一直在6.30附近徘徊。這說明盡管震幅擴大,但匯率水平總體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也緩解了市場此前對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擔憂。
“因近期中間價波動較此前更為明顯,近期海外對人民幣升幅放緩的預期加強,在2月份出現大額貿易逆差的情況下,不僅人民幣接近均衡態勢特征漸顯,而且央行擴大人民幣波幅的言論,令市場對可能隨時宣布擴大波幅的預期也加大。”一家外資行交易員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雙向劇烈波動企業不適
不可否認的是,近日出現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連陽背后,一個不可忽略的背景是美元指數三連陰。自3月15日創下階段性高點80.74點后,美元指數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跌幅超1%。市場分析指出,3月份人民幣走勢顯示出明顯的跟隨美元而動的特征,人民幣單邊升值趨勢或已經結束。
“這很可能意味著人民幣持續7年的單邊升值勢頭已經結束,迎來嶄新的漲跌互現格局。”招商銀行(600036)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指出,隨著近期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加劇,以及人民幣對國際市場美元的敏感度上升,今后人民幣的走勢可能會更加貼近國際市場,即美元走強時人民幣走貶,反之走升,從而加入到非美貨幣大軍中。
當然,單邊升值預期的打破,也將改變傳統匯市操作思路。“每天人民幣雙向波動加強后,風險偏好程度減低,或令一些機構平人民幣多頭頭寸的行為增加。”一位外資行交易員表示。劉東亮也指出,由于國內企業多年來已習慣了穩定的匯率或單邊升值預期市場,雙向波動或給企業在一定階段內或帶來不適應。
而從近幾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走勢來看,市場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預期從目前的上下0.5%擴至上下1%。在這種情況下,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更應該提早做好準備緩和人民幣匯率擴大震幅給貿易帶來的重要影響。
不過,從人民幣即期市場以及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走勢來看,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很大程度上仍受到美元走勢的影響。
近日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呈現盤整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在早盤一度走高后開始出現回落。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將擴大,但是對于年內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的預期則普遍低于去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