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全球發達經濟體復蘇尚無明顯跡象的大背景下,我國機械工業在全球競爭格局中面臨的挑戰將更多,摩擦將更為頻繁,并將進一步由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擴散,由產品貿易環節向制度環境擴散,由單一的“兩反一保”貿易救濟調查向知識產權、技術性貿易壁壘、產業競爭力調查等多種方式擴散。在金融危機爆發前一直呈下降趨勢的美國裝備制造業國內市場有率由2007年的67.4%回升到2010年的69.72%。
而且隨著國內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美日德等發達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均提高了對中國企業的防范意識,加大對先進技術和設備出口到中國的管控力度。
“由于機床工業的產業鏈較長,一個環節被‘卡脖子’,整個產業發展就受到制約。另一方面,進口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成本急劇上升。”
石勇說,相比起發展中的國內機床制造企業,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比較明顯。主要體現在通過支配全球優勢資源來構建研發體系和生產體系,并在全球網絡中起主導作用,
“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外商投資大量進入我國的關鍵基礎件領域,對國內的基礎零部件市場已形成供應鏈式的封閉壟斷,不僅利潤通過這個供應鏈傳導出中國,而且對整個產業安全甚至經濟安全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他告訴記者,從他的調研來看,現在跨國公司已從大規模制造活動的對外轉移,走向研發、總部基地建立、投融資等職能的全球性擴張的模式,這樣做的意義在于可以通過支配全球優勢資源構建起日益強大的研發體系和生產體系。
基于此,石勇在采訪過程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1.重點支持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為代表的關鍵基礎技術,形成以整機和關鍵基礎技術創新發展共同帶動行業整體能力提升的新局面。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