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且看且行
歐洲資產最近對中國企業吸引力大增,與中國資本市場流動性較高也有關。而在丁遠看來,在流動性驅動下的海外并購往往有很大風險。“在中國市場,高成長企業往往有很高溢價,市盈率很高。而在經濟危機下,同類產業對西方投資者來說已沒有興奮點,估值不高,加上最近幾年利潤低甚至虧損,所以股價就低。由于同類企業估值存在落差,這就讓人有了并購沖動。但中西方很多企業案例表明,當企業流動性過剩,整個風險控制理念就會發生本質性變化;流動性不足時,企業擴張注重的是質,而流動性過剩則會帶來對量的片面追求。”
丁遠還擔心,中國企業的歐洲并購行動會被“機會主義”驅動。他說,有些中國企業抱著“撈一把”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心理,沒做充分調查,再加上投行等中介機構大力推薦,并購過程很倉促,最后結局往往不會很好。中國企業要從發展戰略出發,慎重選擇,切忌盲目。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金泉律師則說,購買歐洲資產現在算是好時候,但好時機不意味著要馬上出手。一個好的并購首先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還要有專業團隊,包括投資銀行家、律師、會計師事務所等,對準備收購的企業要進行非常專業的梳理。
還有專家認為,盡管現在歐洲政府與企業對中國企業敞開懷抱,但中國企業還是要有政治風險防范意識,一些國家將商業交易政治化的行為不能不防。中國企業要確保自己在幫助歐洲戰略伙伴渡過難關后,不會被拋棄。
專家還建議,中國企業赴歐并購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政府應該對這輪“并購潮”給予足夠重視與支持。政府對企業赴歐并購應制定一套清晰全面的戰略體系,其中包括相關立法的進一步完善和服務支撐體系的健全,還應推動企業制定實施中長期跨國經營戰略,推動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專業咨詢機構的合作,更好地為企業開展跨國并購提供法律 、人才和信息服務。同時,金融機構要提供好金融支持,幫助企業防范并購過程及后續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對赴歐并購的重大項目,中國企業也要主動爭取國家支持,不要“單打獨斗”。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