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能力問題
中國企業的財務能力參差不齊,對戰略與業務的動態對接、偏誤校正的功能發揮的不夠及時和有力。企業的財務能力問題比較復雜,涉及到企業的財務素養、CFO的從業能力和人格力量、以財務制度為基礎的財務環境、不同行業的財務需求、不同發展階段的財務作用等等。財務素養提高不快是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毛病而且習以為常。以追求效率和以最小的資源耗費獲取最大社會福利等現代企業精神為內涵的財務文明并沒有深植于多數企業家的心中,重業務發展嫌財務約束的“單邊主義”仍然盛行于世,財務被壓制在極為原始的尋錢和記賬空間內,邊緣化和矮化傾向突出,以至于在討論重大投資問題時并無人想起需要財務主管參加意見——因為許多企業的CFO并不是董事會成員。
從另一方面看,CFO的自身能力不強、財務保守傾向、單純財務主義等問題也制約了財務對戰略和業務的有效融合。任何一個項目都有財務視角、戰略視角和業務視角,因此需要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給出一個全局利益最大化或最優化的財務意見才能逐漸提升財務在公司中的重量。因此CFO的能力建設和視角轉換是推行價值財務極為關鍵的主觀因素。在當代企業中,財務已經不再是對業務結果的確認和戰略結果的遮掩,任何一項戰略和業務都需要財力配置和財務結果的驗證,財務不是消極被動的背書,而是需要對企業方向性和質量性的重大問題進行提示和修正,哪怕財務的想法暫時看起來不那么合時宜。
尋求交匯點
一個小規模和管理簡單的經濟組織并沒有明顯的戰略與財務的分別,企業老板本人就是一個聰明的財務精算師,他會極為小心謹慎地用好口袋里的每一個銅板,苦心積慮地掂量每一筆交易給他帶來的風險和收益。因此他的戰略是穩健的、業務是精通的、財務是精明的,而且這些事情在很短的管理半徑內是完全可控的,因此小企業很容易成長起來。
管理復雜的大型企業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因為要投資中長期的大型項目,未來不確定的因素太多,老板的個人智慧很難完成這種復雜的預測和判斷,因此需要內部團隊智慧的集結和外部專業顧問力量的介入。如果大型企業要進行戰略轉移,投資進入到一個新業務領域,涉及到的新技術問題、市場拓展問題、成本控制問題、人才問題、競爭問題、資源整合問題等等,不亞于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遠征戰役,如果缺乏精明的戰術安排,不去細化每一個環節和問題,不重視每個專業協同,不設計出有效的財務模式,其轉移策略的結果可能是勝負難料。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