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柳工實現營業總收入178.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16.35%;全年出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6%,整機出口超8600臺,同比增長51%。柳工各類整機銷量超過6.17 萬臺,比上年增長10%。
柳工與首鋼的合作或只是涉足礦用設備的一個開端,而柳工的合作并購之路還將繼續,從國內發展至海外,步伐矯健。2012年初,柳工收購波蘭HSW公司工程機械業務單元的《最終收購合同》在波蘭首都華沙簽訂,連同之前簽署的《初步收購協議》和《有條件收購協議》,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收購合同。經過近兩年的接觸、談判,這樁迄今為止中國在波蘭最大的投資項目終于塵埃落定。柳工吃下了中歐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商,號稱波蘭的“鋼鐵意志工廠”,尤其以生產高質量推土機而聞名,同時又是變速箱設計的專家,擁有技能嫻熟的研發及生產團隊。通過并購HSW,柳工獲得從研發到設計,包括底盤、傳動件等一系列制造推土機的核心技術。
根據柳工集團的千億元企業戰略目標,柳工當前確定了“以主機制造業務為核心,以核心零部件制造和生產性服務為兩翼”的發展戰略,要在工程機械、混凝土機械、建筑機械、礦山機械、農業機械等整機產品業務板塊進行全面布局。
除此之外,柳工具備專業的市場經營理念,同時擁有先進的運營管理平臺與資源,如制造、采購、質量及IT等。柳工在傳動、液壓、電器、結構等方面的研發技術也將在礦用設備發展中發揮效用。
強強聯手 共創柳工“鋼”的未來
在柳工與首鋼的合作達成之時,柳工總裁曾光安曾表示,柳工與首鋼重汽的合作實屬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合作以后,雙方將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共同將首鋼重汽做強做大。同時,雙方合作達成以后,很快便有大刀闊斧的行動。
2012年1月5日,在雙方合作不到半年時間,“北京首鋼重汽新址剪彩暨柳工與遷安市政府戰略合作簽字儀式”在河北遷安舉行,新廠房3.2萬平米,配備了國際一流的專業生產加工設備,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條自主設計的礦用車制造生產線。在當天的典禮上,遷安市長李忠及首鋼礦業總經理郝樹華均表示:遷安市政府及首鋼礦業將積極推進與柳工在其他領域的合作,共同開創合作發展的廣闊前景。
記者近日獲悉,5月16日,柳工將在河北遷安首鋼重汽新工廠舉辦柳工(遷安)大型礦用設備推介活動,相信屆時一定精彩無限、亮點倍出。
據柳工礦用設備業務高層透露,與北京首鋼合作后的未來發展將分為三個階段:2011年至2012年為融合階段,主要以42噸礦用車為主打,電動輪礦用車開始推向市場;2013年至2014年為全面提升階段,在以42噸及電動輪為主打的基礎上,開發80-100噸產品,進一步完善產品線;2015年至2020年為跨越發展階段,目標是礦用車品質、價值及品牌形象得以提升,在中國礦用設備市場排名前列并成為世界知名的礦用車企業。
業內稱道 柳工下手穩準狠
柳工總裁曾光安認為,“首鋼礦業的軟硬件及資源優勢將為柳工快速獲得完善的礦用車產品線和客戶資源、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提供有力的支撐。此次合作是雙方根據自身發展戰略的需求,結成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他堅信,如此的強強合作將為柳工、首鋼礦業、首鋼重汽未來在礦山機械領域的發展帶來深遠和積極的影響。
2011年9月28日,柳工與首鋼礦業的簽約標志著雙方在礦山裝備制造領域的合作取得實質性的成果,新的合作也將進一步展開和深入。首鋼礦業總經理郝樹華認為,“與柳工的合作使首鋼礦業公司有了新的、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這必將極大的促進首鋼礦業公司在礦山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雙方的合作有利于發揮雙方的優勢,在更大的平臺上謀劃未來,創新創業,實現礦山裝備制造業新的快速發展。”他承諾,在今后的合作中,首鋼礦業公司將堅守在此次合作協議中做出的承諾,一如既往的支持首鋼重汽的發展,與柳工一起共同將首鋼重汽打造成中國先進、世界知名的礦用汽車研發制造企業,努力造就礦用汽車的民族工業品牌,同時共同加快其他礦業裝備制造項目的推進,為礦山行業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對此,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也對于首鋼礦業、首鋼重汽及柳工在各自領域中的地位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首鋼礦業與工程機械聯系緊密,因此,雙方的合作將有利于發揮協同效應、有利于豐富和優化區域裝備制造業產業結構,同時,柳工入股首鋼重汽可發揮和擴大首鋼重汽的專業優勢、提升首鋼重汽的市場競爭能力,從而有利于提升我國自主品牌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業內資深媒體記者李先生透露,柳工一直致力于尋求相關行業優質資源通過收購、整合等手段不斷擴充產品線。在此次合作之前,柳工產品線獨缺礦山機械,而這種局面如今得以終結。他認為,此輪戰略合作,柳工可快速獲得礦山機械產品線,以及相應客戶資源和產品使用經驗;首鋼礦業公司可進一步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獲得穩定的礦山設備供應。雙方良好的戰略匹配性和優勢互補,相信能給未來的合作帶來雙贏的局面。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