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程機械行業的市場調整,企業在注重產品品質提升的同時更加注重其在服務品牌的打造。在“顧客是上帝”這句箴言下,許多工程機械企業走上了用服務提升品牌價值的道路。如何基于不同的市場和客戶,實施差異化的服務策略?差異化的服務競爭力又該如何繼續能為在低迷狀態中的企業創造價值?
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爭相打造“服務第一品牌”
從2011年開始,為應對相對低迷的市場環境,行業不少企業紛紛采取緊縮政策,減少各項開支。但唯獨在服務環節的打造上不遺余力。通過我們的觀察,最近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紛紛在調整市場戰略方向,由銷售為主的策略轉向更加專注于服務品牌的管理與建設,希望通過服務體系的完善來帶動企業品牌和企業市場銷售量的提升。
從2011年開始,中聯重科啟動 “藍色關愛”服務品牌。以“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為宗旨,構建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的內外互動式服務體系和保障平臺”。 為工程機械用戶帶來全新的服務模式和產品品質體驗,并率先將設備服務從“被動式維修”帶入了“主動式關懷”,在行業內首先推出“藍色關愛”服務品牌,為客戶提供售前、售中、售后一站式整體服務解決方案。
三一同樣也不落下風,從啟動打造行業第一服務品牌儀式開始,三一各個分公司在服務品牌的打造上可謂是盡心盡力。三一泵送推出“一生無憂”;三一起重啟動大規模的服務萬里行活動中;三一重機及代理商更是派出上千名服務精英,1500臺服務車輛,對全國28000多臺設備展開巡檢等等,這一系列活動表明三一都在致力于打造行業服務第一品牌的地位。另外,行業龍頭企業注入徐工、山推、柳工、廈工等都推出了具有顯著特色的、差異化的服務品牌。可以說,當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早已從簡單的產品競爭躍升至服務、品牌等全方位的競爭中。
面對錯綜復雜的工程機械市場變化,怎樣用服務理念和行動上的創新促進變得尤為重要。而如何根據企業實際狀況打造服務體系多元化和差異化,甚至成為企業應對市場,衡量自身價值潛力的關鍵。
打造服務差異化的重要性
毫無疑問,在當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隨著產品的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企業僅僅想通過打造產品的差異化獲得最終的勝利還遠遠不夠。而整個行業面臨增速下滑,市場相對低迷時,如何練好內功才是企業當下面對的最為重要的問題。而在服務上的著力,是企業修煉內功的最佳手段。因而,打造差異化的服務品牌成為了當下企業非常重要的戰略行動之一。企業希望通過在服務上的悉心塑造,進一步提升企業品牌的影響力,提升客戶的滿意度,進而提升產品銷量。因此,原本作為企業最末端環節的服務此刻被推至最前臺,并且成為最為靚麗的“明星”。
另外一方面,由于工程機械市場變幻莫測,市場需要多樣化、個性化和豐富化的企業成為行業主導方。隨著工程機械行業逐漸顯現出服務導向型特征。企業為獲得市場中最大化利益爭相競技,運用服務制勝的理念來開拓企業發展思路和戰略。而作為傳統的制造企業,工程機械企業也逐漸向為客戶解決全套金融、服務、技術服務方案的方向邁進;更多企業寄希望通過服務內涵的深化、延展向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戰略轉型。
那么,如何打造服務的差異化?我們認為形成一種企業固有的服務文化是服務差異化的核心內涵。在涵蓋設計研發、金融服務、市場分析、以及品牌運營等內容上,我們如何灌輸企業的服務理念,才是企業打造差異化服務的核心內容。而以顧客需求為中心,借助過程、產品等各種載體,通過創新的模式、依靠信息運用和營銷溝通等技巧為顧客提供價值,進而滿足企業,才是企業服務文化的核心基礎要義。
當今企業服務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理解上存在誤區,工程機械企業對服務的理解仍然存在片面性。一方面很多企業認為服務是經濟效益不高甚至是累贅部分,對企業的利潤增長意義不大。所以這些企業在實際運作管理中,很少從戰略高度運籌和創新服務策略,只是把服務是為是生產和銷售的附加產品,投入不多,服務的收益自然有限;另一方面,企業角度不同,僅僅關注自己能夠提供怎樣的服務,而忽視了客戶的服務需求,這種以企業為中心的服務顯然違背了以市場和客戶為出發點這一原則。
第二,服務同質化大量存在,有形產品競爭同質化的今天,服務這一無形產品依然難逃同質化的思路,因此,服務同質化也成為企業打造服務競爭力最突出解決的問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服務策略的參差模仿,創新缺乏難以區分,這就導致了服務同質化的出現。眾多企業面對服務形式和內容趨同化、服務效果稀釋化,卻仍舊束手無策,相同的促銷和價格手段自然達不到真正的效果。服務容易被模仿,但獨特的服務很難被復制,打造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服務體系,是企業締造競爭力的關鍵。
第三,服務效果反饋體系不健全,對服務的效果應合理的科學分析,結合企業預期效果的同時來比較。同時也是進一步了解市場和客戶的手段。盲目的對服務進行投入,在量化上不加以分析,對存在的問題不及時更正,以服務對服務,失去企業理念和產品本質等核心要素的支持,是當今服務市場的普遍存在的問題。
第四,服務理念的遞進結構混亂。在服務的層次上缺乏相聯性。很多企業的服務本身不具備獨特性,在服務承諾的背后,缺乏價值內涵支撐,使承諾淪為企業刺激市場銷售的工具,最終卻忽視了企業價值的創造。承諾無后續,一截截的分段而立,服務理念的概念不斷混淆。最終造成企業做不到真正行之有效的服務。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