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1日在天津出席第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和企業家座談會,并回答了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和企業家代表的提問。答問內容如下:
問:中國政府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提出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走開放式的創新和國際化的發展道路,跨國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積極參與者,希望能夠融入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請問總理先生,中國政府對此如何考慮?在近期將會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溫家寶:我經常講,外資在中國依法設立的企業也是中國企業,他們的制造也是中國制造,他們的創造也是中國創造。外資企業在中國應該享有公開、透明和平等的競爭環境,我們給外資企業以國民待遇。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們實行的一項兼顧當前和長遠的重要舉措。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對外開放,吸收外資企業參與,特別是吸引他們的技術和人才。在這里,我想鄭重地說明,外資企業在中國參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和中國的企業享有同等的政策待遇。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本在技術和人才,起決定作用的是市場。因此,我們必須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政策引導和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還將不斷地豐富和完善政策。我們看到,在電動汽車、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醫藥等領域,許多外資企業都有相當先進的技術,我們必須加強同他們的合作,共同使經濟的未來寄托在可持續發展當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領軍者。
其實,很多外資企業最關心的還是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在政府采購這類政策方面是否一視同仁。我想說,我們一定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并且在政府采購等方面實行同等待遇。
問:總理閣下,我的問題是有關全球金融體系。中國在今天的全球金融體系中處于何種位置?中國如何看待國際金融保護主義和自己的責任義務?
溫家寶:中國是國際金融新秩序的積極倡導者和建設者。我們已經通過各種平臺參與國際金融政策的協調和金融規則的制定,其目的是要促使形成一個公開、公正、有序、包容的國際金融體系。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為了推進國際金融體系建設,我們做了與我們國力相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了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架構的改革,并且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實力,2009年,我們曾經提出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今年,在歐債問題十分嚴重的情況下,我們承諾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430億美元。
我們在歐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實行了救助的政策。當然我們知道,歐盟解決債務問題根本上要靠自己。但是我們還是購買了歐盟國家的債券以及歐洲穩定基金。
我們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投資保護主義,也反對金融保護主義。我們主張對金融領域出現的矛盾和摩擦通過協商解決,這樣才能夠團結一致應對當前的困難。中國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系越來越緊密,我們將遵守國際規則,起到一個負責任國家的作用。
問:總理先生,現在歐債危機還遠沒有結束,請問您如何看待歐元區未來的前景?在您看來,現在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么?
溫家寶:我對歐元區既充滿信心,又有所擔憂。當前,歐債問題最突出的是希臘是否會退出歐元區,意大利、西班牙是否會提出救助要求并得到落實。在9月份有三件事情引起世人關注,第一件事情是9月12日,德國議會將審議德國關于歐債問題的救助政策。第二件事情是9月12日荷蘭將進行大選,選舉的結果將影響荷蘭對歐債問題的態度。第三件事就是歐洲央行的會議。所有這些問題都集中在一個焦點上,那就是如何保持促進經濟增長與財政緊縮之間的平衡。歐洲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我也相信歐洲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
歐債問題發生以后,歐盟以及歐元區國家、歐洲央行都采取了許多積極應對舉措,落實這些措施是一個較長時間的艱苦過程。但是我對歐盟依然抱有信心。中國將堅定支持歐盟一體化,支持歐元區的發展。因為我們始終認為,歐盟是世界上獨立的一極,無論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它應該也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歐盟現在面對的困難終究是暫時的,因為它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有眾多的科技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這些都是應對困難的基礎。
歐債問題使中國的外貿企業,特別是主要面向歐盟的外貿企業遇到許多新的困難,市場份額減少,出口增幅下降。但是我們認為,中國與歐盟一定要攜起手來,同舟共濟,應對困難。從這個意義上講,幫助歐盟擺脫危機有利于世界,同時也是幫助我們自己。當前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仍然是經濟下行的壓力。世界經濟金融的發展有許多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很難預料這場危機還將持續多長時間,但無論如何要樹立信心,就是領導者要對自己的國家有信心,企業要對市場有信心,公民要對消費有信心。只有整個世界、國際社會建立起信心,我們才能夠戰勝困難。
前不久默克爾總理訪問中國的時候,我們除了談到雙邊合作,還用很多時間討論如何加強合作幫助解決歐債問題。不久我將去布魯塞爾出席中國與歐盟領導人會晤,我將同歐盟的領導人進一步討論如何加強合作。
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關系無疑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中美兩國經貿關系密切,但摩擦也時有發生。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美國國內不斷有這樣的關切,就是對中國采取的一些貿易措施,尤其是與匯率和貿易規則相關的問題,表示憂慮和關切,有些人甚至將美國的高失業率歸咎于中國制造業。您如何看待公平貿易?您如何看待中美經貿關系?
溫家寶: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又分別是世界上第一、第二大經濟體。兩國的合作不僅關系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影響著整個世界。合則兩利,斗則俱損。我一直認為,中美之間要合作,不要對抗。中美之間互為最大的經貿伙伴。據中國統計,去年中美的貿易額達到4467億美元,而且今年在困難的情況下,中美貿易還是增長的。大量的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即使遇到金融危機,他們中的大多數企業也是盈利的。
在這里,我想鄭重地表示,在雙邊貿易上,中方絕不追求順差,我們希望多進口美國的產品。坦率地說,因為雙方還沒有達到真正的互信,美國在高技術產品上仍然限制對中國的出口。我舉一個例子,二三十年前我們進口了一批美國的黑鷹直升飛機,那是美國四五十年前的產品,并不是很先進的。在汶川抗震救災中,我們需要直升飛機,而這些黑鷹直升飛機又缺少零部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求美國放寬零部件的出口,僅僅這樣一點要求,美方都沒有答應。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