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最重要的有六個方面:一是要著力推進工業發展制度環境建設。二是要著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三是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戰略機遇。四是要著力推進融合發展,深化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集成應用。五是要著力推進協調發展。六是要著力推進改革開放。”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波瀾壯闊、極不平凡的十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黃金十年”,也是工業和通信業堅持科學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關鍵十年。十年來,工業和通信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根本原因何在?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呢?帶著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
重返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
記者:十六大以來特別是十七大以來,我國工業和通信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苗圩:1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經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我國工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總體規模大幅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3—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4%,其中,2003—2007年年均增長17%。工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5%。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4.2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6.7倍。制造業大國地位初步確立,在22個大類中,我國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國制造業產出占世界的比重為19.8%,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2012年我國大陸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達73家(含香港),比2002年增加62家,總數位列美國之后居世界第二位。10年來,工業發展為確立我國經濟大國地位、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記者:回顧10年來工業成就,能否請您用一句話進行概括總結?
苗圩:2010年,我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制造業產出占世界的比重接近20%。這意味著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丟掉的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地位,在經歷了一個半世紀之后,被我們重新拿了回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這一定會成為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記者:十六大以來我國工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您認為根本原因何在?
苗圩:原因可以歸結為四點:首先,最根本的是,有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提供了重要保障。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科學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總方針。其次,最重要的是,改革開放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第三,最關鍵的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十六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同時,也與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與全系統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