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技術創新已不僅僅是一種愿景,一種處于探索的生產力發展方式,而是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
2012年長春市技術創新工作,按照長春市工業技術創新“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和全局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貫徹落實“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三動戰略,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科技與工業經濟緊密結合為目標,以建設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主線,緊緊圍繞打造“汽車、軌道客車、農產品加工”三大世界級產業基地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突破制約工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大力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為全市工業經濟實現穩中求進,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重點組織實施“五大技術創新工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技術創新企業,其中長鈴集團晉升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長春大成實業集團、吉林中糧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為國家級研發中心;發電設備總廠為省級重點實驗室;大成新資源、光機所為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實施新產品推進工程
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組織實施新產品推進工程。推動開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技術水平高,市場需求量大,產業化前景好,拉動作用大的新產品,帶動企業升級晉位,推動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加強對新一代奧迪A6L、邁騰CCV6、奔騰B50(2012款)、DKZ31型北京地鐵15號線高速車輛、U盾顯示模組等列入省百種重大新產品規模化生產的重點新產品跟蹤。推動特殊視覺功能檢查儀、系列電子白板批量化生產等項目建設,促進其批量生產投放市場進程,2012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實現產值1090億元,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19.3%,帶動全市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實施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創新體系建設
長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堅持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努力為企業營造創新的氛圍,以企業技術中心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核心,以技術創新計劃為引領,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
鼓勵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工作,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一是按照長春市培育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指導性計劃的總體部署,孔輝汽車、吉大博碩、百克生物等9戶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行列,目前長春市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77戶。二是做好30戶列入省百戶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組織實施工作,提升自主開發能力和裝備水平。三是按照國家關于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有關要求,重點支持大成集團、旭陽集團等進入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行列。四是促進創新資源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集聚,重點跟蹤大陸汽車電子、法國佛吉亞內飾部件等研發中心落地和建設情況。
實施企業技術開發工程
提高核心關鍵技術水平
堅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組織實施企業技術開發工程,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技術需求為導向,集中攻克一批制約長春市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提升重點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推動新產業光電高性能風冷黃綠光激光器、孔輝汽車大載荷K&C特性試驗臺等142個重點項目建設,技術開發投入18億元,項目完成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80億元,利稅35億元。
目前有13個項目獲得530萬元省專項資金支持。同時,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精神,按照《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和國家發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組織編制下達了2012年長春市企業研究開發項目立項計劃。此計劃共計427項,項目總投資46.4億元,技術開發費預計投入總額17.5億元,可抵扣所得稅額2.2億元,可實現銷售收入692.1億元,利潤69.6億元,稅金32.7億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