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服務化智能化轉型
高端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這一切的背后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
制造與服務的融合是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趨勢,卡特彼勒等國外巨頭其服務收入已經達到企業收入的60%,所以向服務化轉型也同樣成為常林的目標。
陳衛透露,常林正在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提供產品和增值服務為中心,向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延伸。這樣的轉型,對企業全過程管理、上下游供應鏈優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體系必須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實現精細化延伸。
基于這樣的要求,陳衛對“十二五”信息化的要求是:“希望信息化體系更強勢、更整合、更精細、更優化”。
企業向制造+服務化轉型,產品向智能化、高端化延伸是當下諸多裝備制造企業的重要選擇。而這一切的背后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
意識到這一點,常林股份基于企業的需求積極開展物聯網技術、智能分析技術等實踐,到目前為止,常林已經初步建設了基于物聯網的產品遠程智能服務系統、基于數據挖掘的決策支持系統。
但陳衛坦言,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將企業的服務和技術支持體系有效延伸到終端客戶,但同時也面臨著單臺成本增加(主要是中低端產品),客戶接受度、遠程診斷能力及診斷知識庫的積累以及難以向海外推廣等問題。
而國外企業在高端市場所獨有的競爭力使得他們能夠更強勢地推動相關產品技術的市場應用,而強勢效應使得他們能夠主導用戶市場的變化。
應該說,常林的兩化融合推進在國內工程企業中是做得比較好的,但在向更深度融合、更精細化推進的過程中常林遇到了一些難題。
施軼華說:“基于企業的實際需要,也是基于成本的考慮,到目前為止,常林的信息化主體架構所采用的大部分產品都是國產的IT產品,國內的IT產品在進行系統化整合、進行深度優化方面有些后繼乏力,比如數據挖掘等等”。
要克服這些瓶頸問題,國內IT企業任重道遠,在拓展市場、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方面加快與工業企業的合作。他期待國內的IT企業、IT產品能夠更快地滿足和適應企業的需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