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你的面前有這樣一臺發動機,價格低廉,耐磨性更高、使用壽命更長,跟新品有同樣的性能、同樣的安全性和同樣的質量保證,并且節能環保……但是,它不是全新的,而是在報廢發動機基礎上,經過復雜工藝再制造而成,那么,你會選擇購買嗎?
中國的內燃機再制造產業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
2010年4月21日至22日,由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現代零部件雜志社、中國工業報聯合主辦的“走進內燃機綠色制造優秀企業”暨“2010中國內燃機行業綠色制造高層論壇”在山東濰坊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再制造又一次成為關注熱點。
隨著再制造概念的引入,傳統的內燃機制造業就此打開了一扇“綠色”之門。
4月22日,“2010中國內燃機行業綠色制造高層論壇”在濰柴集團舉行,我國再制造領域的多位專家及業界人士近距離觀摩了該集團在內燃機再制造領域做出的積極探索。
有“中國再制造大師”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徐濱士在本次論壇上表示:“綠色制造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再制造是綠色制造的重要方向。”
眼下,綠色經濟、綠色工業、綠色食品等綠色概念大行其道,并試圖掀起一場生活、生產方式的革新運動。迫于減排和環保的多重壓力,包括內燃機在內的傳統制造業也在積極尋求實現“綠化”的有效途徑。而“發展再制造,則可能是目前最具產業化潛力、最為實際的一條路徑。”徐濱士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
“門”里的世界
事實上,再制造作為循環發展的重要模式,已經在工業發達國家形成產業化。
20世紀30~40年代,為了走出經濟蕭條的困境,以及適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需求,最早的再制造雛形在美國汽車維修行業中出現。當時由于資金和資源缺乏,美國只能將更多的汽車實施再制造。1942年,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商用車的生產受到控制,再制造成為轎車和貨車維持運轉的唯一方法。至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正式提出“再制造”概念。此后,歐美各國開始大力發展這一技術和相關產業。
據徐濱士介紹,裝備產品的故障和失效取決于其中最薄弱零件的性能,只要使最薄弱零件的性能得以恢復提升,裝備的整體性能就能提升,總體壽命就會延長甚至反復再生。
可以想象,如果將大量的廢舊裝備集中起來,以拆解后的廢舊零件為毛坯,利用表面工程技術對毛坯進行批量化修復,這將重新賦予廢舊裝備的服役能力。而這一過程就是“再制造”。
早在1996年,美國發布的再制造業調查報告《再制造業:潛在的巨人》顯示,該國專業化再制造公司達73000家,年銷售額530億美元,直接雇員48萬人。
而目前,再制造工程已深入美國各個領域,包括汽車、冰箱壓縮機、電子儀器、機械制造、辦公用具、輪胎、墨盒、工業閥門等行業。2005年,美國主要再制造產品的比例為:汽車及其配件占56%、工業設備占16%、航空航天及國防裝備占11%、電子產品占6%、計算機產品占4%,當年美國的再制造業雇傭員工100萬,年銷售額1000億美元,75%的再制造公司通過ISO質量體系認證。
據美國鋼鐵協會的分析報告,美國對鋼鐵材料報廢產品的再制造已取得顯著效果:節省能源47%~74%,減少大氣污染86%,減少水污染76%,減少固體廢料97%,節省用水量40%。
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和礦山設備、燃氣發動機和工業用燃氣輪機生產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就是再制造行業的引領者之一。該公司目前已在美國、英國等7個國家建立了14個再制造工廠,2005年在我國上海注冊了卡特彼勒上海再制造有限公司。這一年,卡特彼勒公司的再制造產值已經超過15億美元。
“我國現在已經成為公認的制造業大國,但較為粗放的傳統制造業卻受到了能源、資源和環境日益緊迫的束縛,實現向可持續的綠色制造轉變成為當務之急。而再制造作為綠色制造的重要內容和方向,近年來發展迅速,日益引發政府和公眾的關注。”工信部節能司綜合處處長王孝洋4月22日在本次論壇上如是說。
“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機床、汽車、工程機械、電工電氣等機電產品保有量持續迅速增加,目前這些產品的報廢高峰期已經到來。這種情況下,尋找一種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對于推進制造業節能降耗、減排來說至關重要。”
同時,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刑敏指出,中國也已是當之無愧的內燃機制造大國,2009年我國內燃機產量已經達到6700萬臺,總功率11.3億千瓦。但是必須認識到,內燃機行業的特點和內燃機產品的特征決定了其在國家節能減排工作中的重要角色。
王孝洋表示,發展再制造產業是當前推進制造業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是制造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內燃機的再制造將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
他強調,開展再制造一方面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企業提升技術工藝水平、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需要。工業企業應當更加有危機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相關探索。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