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市場
記者:“本土化”是每一個跨國企業必須面對的事實。目前,阿特拉斯•科普柯在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您可以談一下阿特拉斯•科普柯的經驗嗎?
Björn Rosengren:阿特拉斯·科普柯在本地化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產品通過進口進入中國市場,第二階段是將進口的產品進行本地組裝,第三階段也是我們最自豪的一個階段,即我們在中國研發適合本地的產品,并出口到其他國家。
Andreas Malmberg:截止目前,我們在中國已經建立了12家工廠,它們不斷地提供著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我們的技術研發隊伍將阿特拉斯·科普柯累積多年的經驗與中國工程師的創新理念完美結合,我們可以通過理解中國客戶的實際需求來設計、生產他們所需要的產品,從而最佳地實現經驗積累和創新進步,為我們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最近我們有很多的研發項目在實施,主要的方向是擴大產品線,開發出更多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
記者:中國政府出臺了各種措施保證礦產資源的合理利用,加大礦山資源的建設力度,這無疑給礦山設備各大廠家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機會。您對此如何評價?阿特拉斯•科普柯將如何把握這次機遇?
Björn Rosengren:中國礦山領域的結構性調整和變化與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的整體措施和方式是一致的,阿特拉斯·科普柯的目標是優化礦山領域的生產力,為作業在礦山領域的工人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環境,幫助客戶成功。
文揚之:節能減排是中國乃至全球的一個重要目標,而在礦山領域,機械化及結構的效率化將為節能減排提供一個很好的方案。阿特拉斯·科普柯這些年來一直竭盡所能,保障工人在惡劣及危險的工作環境下安全作業,提高生產力并降低能耗。礦山行業的整合對于我們公司來講更是重要的機遇,我們自然也不愿意錯過這樣的機遇。而所有這一切努力只有在與我們的客戶緊密合作,了解他們面臨的挑戰,并且通過產品及服務的持續創新才能得以實現。
記者:阿特拉斯·科普柯有三個全面的戰略方向,其中之一是自身成長與兼并增長,如何理解這種實現成長的方式?
Björn Rosengren:我們最主要的增長方式還是靠自身的成長,即通過研發不同的產品,通過產品的延伸和客戶群的擴大來增長,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售后的方式來實現成長。而在過去的很多年阿特拉斯·科普柯在世界各地包括在中國,進行了很多企業收購,這些收購使得我們在當地獲得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大家也知道,阿特拉斯·科普柯在建筑與礦山技術領域是多品牌的,中國市場除了阿特拉斯·科普柯品牌,還有沈陽建筑工具。多品牌也是我們的一個成長策略。
記者:對于未來的中國市場貴公司有什么計劃或者打算?
Björn Rosengren:隨著世界的重心向中國轉移,我們決定把建筑與礦山技術部的全球總部搬到中國。當然這并不會改變我們過去的工作方式。對于我個人來講,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在中國工作,了解中國市場,了解我們客戶的需求。中國市場對于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這種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我們需要更加中國化。這不僅僅是說我們要更加理解中國市場、中國客戶,我們還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中國雇員加入到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團,服務于中國市場,在世界其他地方同樣需要有中國人來加入,從而促進我們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促進我們集團在世界各地的成長。
相關鏈接: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團
阿特拉斯·科普柯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工業集團,提供壓縮機、建筑與采礦設備、工業工具和裝備系統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其通過可持續的工業生產解決方案為客戶提高生產力。阿特拉斯·科普柯成立于1873年,集團總部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阿特拉斯·科普柯擁有員工30,000名,實現銷售640億瑞典克朗(約60億歐元)。
本文系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原創作品,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為: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或www.wuhubb.com;轉載時嚴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網有權對所有侵權行為進行責任追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