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湖南,驕陽似火。
在中聯重科漢壽工業園工程建設現場,兩大主體廠房的鋼結構正在緊張吊裝中。該工業園將主要用于中聯專車公司起重運輸車輛、高空作業類車輛等產品的加工制造及混凝土攪拌站的研發生產,計劃于今年11月底完成主要生產廠區建設工作。
2009年,全球工程機械企業受市場需求驟減影響,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而中聯重科的產業集群藍圖卻在逐步實現。目前,中聯重科已形成了包括中聯重科科技園、麓谷工業園、泉塘工業園、望城工業園、常德灌溪工業園、漢壽工業園、益陽沅江工業園、陜西渭南工業園、上海工業園、意大利CIFA工業園等產業園區在內的主要產業基地。其中,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建筑起重機械、土方機械、專用車輛、專用車橋6個事業部已經完成百億規劃,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國際化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雛形初現。
無獨有偶,在近日《中國工程機械》雜志社評選的“2010全球工程機械50強排行榜”中,中聯重科以30.41億美金的銷售額由2009年的第二十名躍升至第十名,業績增長達到53.12%,營業利潤率高達13.15%,成為全球前50強中上升最快、營業利潤率最高的企業。
“我們現在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發展壯大,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產品,有了好的產品,才能有市場,有了市場才能有發展的主動權。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不斷地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在了解中聯重科的發展情況后,勉勵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使產品有競爭力,同時加大企業自主研發力度,爭取突破更多關鍵技術,獲得更多自主知識產權。
“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自主創新的路徑會有不同的選擇。中聯重科走過的是一條‘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企業國際化’的道路。當回過頭來看這條路時,其所承載的使命,并不僅僅在于把技術轉化成了現實的生產力,做大了一個企業,更重要的是把一個國家級的研究院帶入了市場,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的作用得以繼續發揮。”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