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工程機械行業的高速增長讓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市場的巨大潛力,2011年更多的產能將得到釋放。在國內的重點區域市場,在制造商與代理商的合力下,銷售投入的力度將更大,競爭將更為激烈,特別是挖掘機、裝載機和起重機等重點產品。
然而,很多問題依然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比如各個子行業是否還能保持2010年的高增長速度,各地的經濟增速是否有變數,原材料的價格是否有巨大的波動風險,國家是否會開始新一輪的政策調控等等。我想,很多事情本該淡化,以平靜的心態去迎接新周期的起點,與其糾結,不如淡定,抱著對政策調控效果的希冀,對國內所有民眾和政府在這場新的轉折過程中,會有更積極、穩健的舉措來把握未來國民經濟的發展。
盡管金融危機之后,經濟復蘇的確定性使得市場存在基本面的支撐,未來的經濟將維持穩定增速,而通脹壓力加劇可能導致密集的政策調控,這種態勢越來越像2007年的情況。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轉型進入深化階段,經濟轉型有望破局,并將催生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其中收入分配政策調整推進消費持續升級,新型城鎮化帶動房地產相關行業持續增長,產業結構升級將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業等產業的競爭優勢,工程機械的智能裝備等高端產品將受益于此。
基于目前掌握到的各方信息,本篇封面文章對2011年中國經濟的大體走勢和工程機械行業下游產業未來的運行情況,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夠在這開局之時,對各企業制定和修正自身的年度規劃,給予一定的參考價值。
中國經濟
穩健增長,GDP2011年增速將達到9.5%
2010年12月27日,央行召開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會議報告中認為“2011年世界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增長,我國經濟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從2008年四季度開始,央行就開始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直持續到2010年三季度。本次會議提出“認真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意味著“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徹底退出。“穩健”貨幣政策的主要目的顯然就是“穩定價格總水平”。
2010年中國經濟雖然受到下半年世界經濟復蘇放緩的影響,但全年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預計2010年全年GDP增長將不低于10%。2011年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動力,“三駕馬車”中,消費將保持穩定增長,外部需求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投資仍將是保持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預計全年GDP增長將達到9.5%。從GDP的季度增長態勢看,2010年的高基數將使2011年一季度GDP增速有所回落,但從二季度開始將出現反彈,呈現逐步上升態勢。通脹在穩健貨幣政策的調控下將高位回穩,預計全年CPI上漲3.8%,PPI上漲4.5%。 截至2010年12月初,已有7個省(市、自治區)的“十二五”規劃思路正式出爐,除了北京外,其他地方政府明確提出了經濟增長目標,其中四川、黑龍江、廣西等省份提出GDP總量要在5年翻番,上海、廣東政府提出GDP年均增長8%的要求,西藏則提出年均經濟增長12%以上。“十二五”期間地方政府投資有望進一步擴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清理有望在2011年初清理完畢,解除地方政府擴大投資的主要阻礙因素,2011年地方政府投資將加快增長。
房地產
2011年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
2010年1-11月全國63個主要城市土地成交金額為1.275萬億元,較2009年全年增長11%。根據2010年1-11月63個主要城市及歷年年末已完成的土地出讓情況,加之在調控背景下年末開發商資金鏈普遍緊張、資金成本上升、囤地空間杠桿縮小等因素,預計2010年全年全國土地成交金額約為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
2010年11月底,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強調:“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12月初,中央政府已決定2011年擬投資1.4萬億元建設1 000萬套保障房。與2010年580萬套相比,增長72.4%,新增的420萬套住房中公租房占主要部分。根據2015年基本住房保障目標解決4 700萬戶家庭住房問題以及沿海主要城市主要提供公租房的目標來看,未來5年全國保障性住房的年建設目標將不低于1 000萬套,每年建設規模不低于5億m2。
短期來看,2011年1 000萬套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規模遠超市場預期(政府原計劃2011-2012年各建設500萬套),這將對2011年的商品住宅市場構成較大沖擊。2010年580萬套保障性住房計劃投資額為7 800億元,10月份到位7 000億元。2010年底100%投資完成,60%將竣工。580萬套×50m2=2.9億m2。2011年,1000萬套×50m2=5億m2,兩年7.9億m2。2011年5億m2的建設規模相當于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各年全國住宅新開工面積的67.6%、60%、64%和42%。
政府利用有限的財政,主要采取貼息的方式支持市場主體和社會機構從商業銀行融資用于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租金收入用于償還公租房貸款等。通過土地出讓、社保基金、銀行信貸、企業年金和保險資金等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政府通過財政貼息撬動社會資金參與的模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未來5年中國保障房的建設將因此提速。也將有效地減輕保障房建設過分依賴土地財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