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核心技術與部件
讓創新不受約束
九十年代初期,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走的是一條技術模仿的路線。面對中國興起的龐大的工程機械市場,企業要迅速做大,首先是面對用戶做主機產品,滿足功能性需求。基本上,中國的企業是從國外拿來技術,按照國外產品成熟的模式及標準進行生產。
這種技術模仿的路線,可以使企業在初期很快發展,并獲得相對的利潤。然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要進一步做大,進一步走向世界時,這種技術模仿的路線就會成為發展的瓶頸。
用從國外引進的技術和零部件,去和國外廠家競爭,這明顯是一種劣勢。模仿的產品缺乏原創性的思考,在性能和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三一智能控制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翔認為,產品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核心部件,就不可能取得突破,在市場上也就沒有主導權和決定權,這個決定權,包括企業對市場的引導、對資源的分配以及定價的權利,永遠都只能是一個跟隨者。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里,也存在著很大的產業風險。
面對競爭,國外企業常常采取技術封鎖的形式。主機和核心零部件技術的不透明,使得企業的很多想法無法實現。只有掌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才可以不受約束,才有自己的廣闊空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