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認的創新能手
在同事眼中,林祝是一個善于琢磨,積極尋找良策改進工作的青年。他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是車間公認的創新能手。
從2010年起,公司事業部開始大力推行改善制度。作為潛孔鉆裝配車間班長,林祝積極響應事業部的號召,帶領班組成員利用呆滯、廢棄物料制作工裝、改善裝配工藝達40余項,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成本,提升了產品質量,為潛孔鉆車間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他制作的鉆架上、下擺架定位焊接工裝,以前鉆架上的上下擺架、油缸支座、張緊座、導向座、卸桿器等所有的機械部件全部是由生產線配焊定位,首先鉆架是由鉚焊車間焊接總成后送至油漆車間進行單品涂裝,然后再送至裝配線,再由班組中1人按照圖紙將所有部件的定位尺寸劃在鉆架上,然后由2人將所有部件分裝好再配合行吊進行配焊定位,定位難度高、勞動強度大,在已經做好油漆的鉆架上焊接部件嚴重影響到產品的單品涂裝,需要重復噴涂油漆。
自從采用林祝利用廢棄的板料制作的上下擺架支座、油缸支座定位工裝,護欄安裝座定位工裝,張緊座和導向座定位工裝后,裝配焊接由3人3天作業到減少到2人0.5天,共計節約64小時,單這項改進一年就可以為企業節約15萬元費用。
在節約成本方面,林祝始終堅持以節流為導向。作為山河的一員必須竭力為公司的成長做出貢獻,樹立“以公司為家”的思想觀念,集思廣益,狠抓提質降耗,節約挖潛,質量上做到只有零缺陷,不能有“下不為例”。2010年,潛孔鉆裝配車間在7月份的品質統計中,滲油有12項,占總不良率的占27%。5月份、6月份的滲油比重為16%和27%,滲漏油問題在車間的質量問題所占的比重在日趨上升。
2010年8月,林祝組織車間員工成立“斗油士”QC小組,專門針對潛孔鉆車滲油問題進行攻關。經過近4個月的協作努力,潛孔鉆車月度滲油不良率控制在5%以下,按照潛孔鉆機每月滲油質量問題點40項,返工工時1小時/項,每項滲油0.5L計算,每年節約成本約4萬余元。
2010年9月,公司接到10臺SWDB165緬甸機,因客戶工期在即,要求必須10月5日交貨,并且要求發動機全部更換為美國進口康明斯發動機,相對當時的產能,在這么段時間里完成此項生產任務,其困難程度難以想象。林祝馬上組織班組成員,緊急討論執行方案,安排3班輪流作業。因發動機是特殊配置,原有整機上的發動機安裝支角需要重新氧割、焊接、定位,林祝發現將發動機自身的4個支腳交叉換位,然后在支腳上配一個φ13mm的孔就可以重復利用原先準備廢棄的支腳。這樣下來,按照節約下來的4個支腳的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涂裝成本,人工成本折算,10臺整機至少可節約30萬元,并且可以縮短交貨周期,提高作業效率。
當時長沙天氣酷熱難當,車間最高氣溫達到38度,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林祝憑著堅忍不拔和愛崗敬業的精神,面對工期的緊迫,他沒有叫一聲苦和累,積極帶領班組成員,日夜加班,終于將10臺潛孔鉆車,按期交付給客戶驗收使用,為公司贏得良好的信譽。
像這樣類似的事例不勝枚舉,哪里有困難,哪里就能看到林祝的身影。作為一位農民工,林祝對待工作總是精益求精、任勞任怨,不管是作為一個普通裝配工人,還是一個班組長,他對工作都非常仔細,認真負責。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