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對遼寧省來說,是振奮人心的一年。
這一年,遼寧在經濟發展上依舊動力強勁,各項主要發展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實現了連續8年經濟增速不低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宏偉藍圖。
而在全省經濟穩健發展的背后,科技創新的強大推動作用無疑貫穿了經濟“加速跑”的始終。對此,遼寧省省長陳政高專門批示:“科技廳工作富有成效,為全省作出了貢獻。”
2011年,遼寧科技工作緊緊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著力推進高新區、特色產業基地和大學科技城建設,培育新增量,帶動結構優化;推進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產業豐厚度;推進產學研結合和科技金融結合,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了“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我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P-300自升式鉆井平臺
科技經濟聯姻 實現經濟加速跑
通過興辦科技工業園區,推動科技與經濟的“聯姻”,是20世紀全球科技創新的一項重要突破。遼寧省的高新區建設不僅成功地踐行了這一理論,更在這一創新上走出了獨具風格的遼寧特色: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出生,伴著風雨洗禮茁壯成長;開創性地推進區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實現了區域產業結構布局的重大調整和優化升級。
高新區是科技工作的重要陣地,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更是有目共睹。為了進一步加強建設、增強活力,2011年,遼寧省科技廳提出高新區“二次創業”的新要求,對各高新區加強在發展定位、產業規劃、集群發展、特色培育、科技金融等工作的推動和指導,加大高新區環境和能力建設力度,重點支持孵化器、公共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建設,著力把高新區打造成為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
截至目前,遼寧已相繼建有沈陽、大連、鞍山、營口、遼陽5個國家級高新區和撫順、本溪、錦州、阜新、鐵嶺、葫蘆島、綏中、朝陽等8個省級高新區和丹東、盤錦2個省級籌建高新區。有8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全省高新區投資。全省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0%以上。
高新區的經濟總量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帶動遼寧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初步形成了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的產業發展態勢;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形成了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完整科技創新體系;聚集了國內外各類創新資源,區域創新特點越來越突出;涌現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企業,培育了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高成長的中小企業。
2011年,省級以上高新區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7000億元,增長29.6%;地區生產總值1900億元,增長31%;財政收入211億元,增長32.0%;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518億元,增長31.5%,均超過全省平均增長幅度,有力地拉動了區域發展。
經過20年的創新與發展,高新區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體制機制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優化經濟結構、凝聚人才和提供創業環境等方面為遼寧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逐步發展成為遼寧承接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項的核心載體,成為高水平科研院所、企業技術中心、高端科技人才的重要集聚區,成為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基地,為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