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局 新戰略 新跨越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面對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戰略機遇和國際國內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遼寧省明確了“穩中求進、穩中求快”的經濟社會發展總基調,對2012年科技工作進行了戰略部署:圍繞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這一主題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堅持增量帶動結構優化、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以產學研結合和科技金融結合為抓手,加速將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高新區、特色產業基地和大學科技城為載體,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營造環境和構建創新體系為支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速推動全省經濟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著力實施產學研結合促進工程。制定出臺《遼寧省產學研結合行動綱要》。一是深入開展省院校合作,引進落實一批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和研發中心項目。二是大力加強網上技術市場和產學研合作服務網絡平臺建設,組織科技成果對接活動,促進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三是繼續培育和發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工業、農業和社會發展領域攻克200項重大關鍵技術;繼續實施農業種子創新工程,選育高產、優質、多抗的農業新品種。四是深入開展科技對外合作,在高新區和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國際創新園”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吸引利用國外科技資源。
——著力實施科技與金融結合推進工程。制定出臺《遼寧省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工作的實施意見》。一是就財政科技投入方式、風險投資、擔保、技術要素參與分配和股權、期權激勵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二是在高新區和特色產業基地積極開展科技金融試點,推進引導資金、風投資金、產權激勵等工作,開展科技創業風險投資試點并逐步向全省推廣。三是在省創新基金的使用上,積極探索貼息、股權投資等方式,增強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發展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群。
——著力實施高新區“二次創業”工程。加速推動高新區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一是以擴展空間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重點,重新制定完善高新區區域規劃和產業規劃。二是與省直有關部門一起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政策,擬請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高新區發展的意見》。三是大力加強高新區孵化器、公共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等創新體系建設,在產學研結合和科技金融上進行創新和試點。四是結合各區主導產業,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和國際知名企業與研發團隊,推進高新區發展實現大幅躍升。
——著力實施特色產業基地提升工程。針對各基地發展不同情況實施分類指導,強化科技特色和集群發展,提升基地檔次和內涵。一是圍繞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重點加強研發、檢測、孵化器、金融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完善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二是圍繞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豐厚度,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力度,吸引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和高水平的科研院校、創新團隊、創業投資機構入駐。三是狠抓簽約項目落地和落地項目投產,盡快形成生產規模。
——重點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一是圍繞科技發展需求,重點在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內一流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企業建設一批行業領先的企業研發中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二是圍繞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建設科技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科學數據共享和大型儀器設施共用等服務。三是圍繞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建設云計算科技服務平臺。四是圍繞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整合研發資源,引進海外研發團隊與人才,建設以玉米育種為主的現代生物育種研發中心。
——重點加強科技軟環境建設。一是深入落實中宣部等六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宣傳工作的意見》,營造重視科技、重視人才、鼓勵創新的文化環境。二是抓好《全省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政策落實行動方案》的實施,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三是繼續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幫助企業和科研人員解決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提供優良的服務。四是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00家,盡快增加我省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