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驅動 打造基地新引擎
2011年,遼寧對所負責的10個特色產業基地進行了統籌推進,把突出產業特色和提升科技內涵作為工作重點,重點支持了研發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技術攻關、新產品研制和產學研合作等項目,引導基地轉型升級。提高了招商引資引智水平,組織開展了阜新液壓博覽會、本溪藥交會、科技外交官特色產業基地行等大規模的招商洽談活動。
同時,狠抓了落地項目的開工投產,加快將基地建設成為以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為主體的新經濟增長區。截至2011年底,10個基地的公共研發中心和孵化器建成面積達到66.5萬平方米,引進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機構131家;已簽約項目1660個,總投資額3566億元,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655億元。其中,阜新液壓基地全年產值超過了2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以上,成為阜新資源轉型的主要接續產業。本溪基地已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物流、大學城、配套服務為一體的全國重要的醫藥產業聚集區。
以科技為引領的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在遼寧省乃至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本溪生物醫藥、阜新液壓和海城菱鎂新材料產業集群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示范產業集群;2011年11月,遼寧省啟動了鞍山激光科技產業園建設,開展了選址、調研考察、規劃編制、政策制定、招商引資等工作,已與有關院校和20余家激光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產學研合作發力 升級產業立新功
建設沈陽國家大學科技城,承載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雙重任務。按照省政府“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推進”的部署要求,遼寧省著力開展了沈陽國家大學科技城的調研、規劃、政策制定、招商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工作。在此基礎上出臺《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沈陽國家大學科技城的實施意見》和《沈陽國家大學科技城引導基金管理辦法》等14個配套辦法;落地項目70個,其中50家企業進駐研發孵化用房,烏克蘭基輔大學中國研究院、美國麻省理工新能源技術研發中心等8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東北大學渾南校區等12個項目已完成選址;與中風投共同設立創業投資基金,與萬潤公司、日本亞投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引進創達公司、宇東集團開展科技中介服務,大學科技城進入到實質性建設階段。
加強產學研結合,積極將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首先,通過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二院九校”簽訂了省院校戰略合作協議,為全省發展注入強大外部資源。其次,不斷完善技術市場體系建設,通過開通 “遼寧省網上技術市場”和“遼寧省產學研合作信息服務平臺”,舉辦了各類科技成果對接會30余次,轉移、擴散技術13000多項,全年全省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預計實現140億元,同比增長8%;轉化重大科技成果200項,新增銷售收入240億元,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加快。同時,圍繞重點產業和領域,建立種業、機器人等8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總數達到16個;新組建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2個,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四是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30家,總數達到820家;新獲批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3家,總數達36家。省創新基金投入4000萬元和爭取國家創新基金1.17億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360余家,聚龍金融、森遠路橋等科技型企業實現在創業板上市。錦州奧鴻藥業等3家企業成為“國家創新型企業”,總數達23家,居全國第6位。
針對制約全省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遼寧省通過加強省部聯動和部門合作,著力加大科技攻關的工作力度,集中資源自上而下組織實施了一批重大攻關項目。在工業領域,組織產學研聯合攻關,攻克AP1000屏蔽電動泵殼體制造等重大關鍵技術200余項,研制出世界首臺特高壓升壓變壓器(400MVA/1000kV)、國內首支瓦錫蘭系列82T超大型船用曲軸、國內首個自主知識產權300英尺水深自升式鉆井平臺等重大產品50項。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將突破4000億元,增長28%,有力地促進了產業升級。
在農業領域,通過實施農業種子創新工程和豐糧工程,玉米百畝連片超高產田平均產量達到1017公斤/畝,水稻百畝連片超高產田平均產量達到837.1公斤/畝,均為歷年大面積最高產量水平。
在人口與健康、公共安全、節能減排等社發領域,攻克了器官移植、人體動態識別等一批關鍵技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