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重大裝備信息中心的主任,石勇多年來一直關注我國重工業的發展,他認為中國機床工業已經進入戰略轉型的關鍵期。
戰略轉型期
是什么讓他得出這一論斷呢?
石勇告訴記者,支撐他形成這一判斷的原因有六方面。
第一是市場競爭環境。他認為機床工業近年來之所以高速增長,除國家政策引導外,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機床工業已基本由市場配置資源,屬于市場競爭最充分、最活躍的行業之一。這一時期著名民營企業,如萬象、海天、三一重工、新瑞等企業大舉進入機床行業。
據他獲得的統計數據,我國機床工業新增私人投資占比已經由2004年的40%上升到2010年的70%以上。
第二是發展階段使然。石勇說,正如20世紀最后十年的經濟周期見證了家電、紡織、服裝等行業的興起,21世紀最初十年的經濟周期掀起了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熱潮一樣,新一輪的經濟周期也需要新的、具有長期成長性的行業來引領,而以機床工業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無疑責無旁貸。
“按照日本經濟學家戰略產業領先增長理論,當電力和鋼鐵工業完成了第一組和第二組戰略產業的使命之后,第三組領先發展的戰略產業將是裝備制造業。”
第三是發展模式轉變。石勇告訴記者,以前我國機床工業發展是“從無到有”時期,走的是整機帶動零部件發展的模式,其發展規律是“自上而下”。
而現在我國機床工業已經進入“從大到強”發展階段,其發展規律是“自下而上”。
“我的判斷是,在新的階段、新的時期,中國正在邁入整機與零部件并重發展的道路,真正的創新時代已經來臨。”石勇說,日本在上世紀50年代,也曾經提出主機發展優先,但到了60年代,迅速調整了發展戰略,優先發展基礎技術和基礎零部件。此后,日本機床工業發展非常迅速。
第四是發展路徑變更。過去我國發展機床工業走的是“貿工技”路徑,即貿易優先發展的道路,外貿政策是最強勢政策。
而進入新時期后,在大批產品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貿工技”向“技工貿”發展轉變已是必然趨勢。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