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價上漲壓力趨減
CPI漲幅延續去年7月份以來的下行態勢。CPI同比漲幅在下降通道中出現小幅反彈,1月份主要是春節因素,3月份主要是受部分蔬菜價格出現較大上漲推動。在食品、居住和翹尾因素的帶動下,CPI短期有望繼續下行。 3月份PPI出現負增長,延續了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加速回落態勢。
從短期看,受需求回落、狹義貨幣(M1)增速偏低、全球糧食豐收預期等因素影響,抑制物價上漲的短期因素增加,預計上半年物價漲幅將繼續回落。受企業去庫存影響,PPI可能維持1至2個月的負增長。但歐、美繼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總體過剩;伊朗局勢不明,國際油價震蕩走高,布倫特原油的政治風險溢價持續攀升;加之我國正處于要素成本上升階段,中低端勞動力成本和基礎性資源價格的上漲壓力不減,農產品價格也處于上升通道,推動物價上漲的中長期因素依然較多。
綜合判斷,2012年我國經濟運行將呈現“前降后穩”的態勢,投資增速降幅有限,消費總體穩定,出口增長高于去年年底的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長在8%以上。 CPI和PPI漲幅將隨經濟回穩而有所回升,但全年壓力較小,預計CPI上漲3.5%左右,PPI漲幅在4%以內。同時需要高度關注房地產下行和油價上漲可能引發的風險,做好必要的應對預案。
二、正確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特征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已經呈現出與以往高增長時期大不相同的特征,宏觀決策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識也會超越以往的經驗。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表面上看是增長速度的調整,實質上則是經濟結構、增長動力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就宏觀政策與增長階段轉換的關系而言,宏觀政策要順應增長階段的轉換,特別要防止過度放寬宏觀政策而使經濟重回以往高增長軌道的傾向。同時要看到,增長階段轉換也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宏觀環境,宏觀政策也要防止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短期內增長速度過快下滑。防止上述兩種可能性,使經濟在與增長階段轉換相適應的軌道上平穩運行,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轉變,應當成為今后較長一個時期宏觀政策的重要取向。
從GDP季度累計同比看,本輪經濟回調從2010年二季度開始,已經持續了8個季度,這是我國自1992年開始發布該指標以來,回調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6個季度的回調期。在本輪回調過程中,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新現象、新問題,特別是一季度數據發布以后,引發了很多爭論。做出恰當的宏觀決策,前提是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特征。
需求下行與供給不足并存。 2010年以來,在總需求下行、經濟增長回調的同時,電力短缺問題嚴重,很多地方拉閘限電,部分工廠出現了“停三開四”現象;煤炭等重要原材料和產品鐵路運力緊張的問題在部分地區依然存在;東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圍內出現用工荒。在需求下行過程中,既存在普遍的供大于求和產能過剩,也存在某些供給不足和短缺現象。
流動性充裕與資金成本高企并存。2007年年底我國M2存量40.3萬億,今年2月達到89.5萬億,4年間翻了一番多,M2占GDP比重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高。去年四季度以來,貨幣政策有所放松,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走低,市場資金比較充裕。但調查顯示,企業融資成本依然很高,很多企業的實際資金利率高達15%以上。企業財務費用和利息支出大幅上升,銀行業則憑借高利差和各種收費獲取非正常的高利潤。如此高成本的資金,超出了實體經濟的承受能力,只能流向資金鏈緊張的領域,或用于投機炒作,這無疑放大杠桿效應,積累著金融風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